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文学的源头和先导,是当今作家创作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和当今读者解读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参照系统。“五四”及二十年代前半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鲁迅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开拓者,叶绍钧是中坚,张闻天的《路途》有其特殊意义,其他“三派四种”中的作品是其“平均分数”,多写感受,少写性格是其特点,也是其弱点。  相似文献   

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也走向了多元化。从农村题材的作品来看,它们的走向,一是继续走传统的路子,但力求用时代的新鲜内容使作品达到新的高度,如苏晓星的《金银山》;一是走向精英化,如袁仁琮的《穷乡》:一是走向通俗化,如谭良洲的《少女梦》。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走向多元,丰富、活跃了贵州交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繁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也是大有收获的。一个颇为喜人的事实是,新人新作之多,大大超过了“十七年”,并出现了大有可为的新局面。然而,却不能不看到这样一种“反馈”现象:这类小说似乎不象“十七年”那样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或积极关注。这是由于此类题材“陈旧”过时了,很难写出吸引人的新意而遭到冷遇呢,抑或作家们太“守旧”,太“正统”,手法没  相似文献   

4.
吴黎 《文教资料》2006,(21):76-7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题材较窄,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却受到了当时作家的广泛关注,这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有艺术风格多样、结构宏大的诗史性长篇作品,有一些传奇式的更接近现代的“通俗小说”,还有具有个人抒情特征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何申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何申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对其创作的三大影响 :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对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的影响、对作品语言的影响 ,阐述何申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与他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唯美”、“诗意”是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他在作品中展示苦难,礼赞面对苦难时人所保持的美的姿态.纯美小说系列呈现给读者一个充满了诗与美的苦难世界.但是,近于工笔式的写作手法,与现实拉开距离的苦难题材,颇有些神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成为曹文轩创作的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讨题材小说的创作,近年来已呈低潮之势。具体表观为,作品出得少,读者更少,失去了以前的红火热闹。我认为,这有下列原因:第一,改革开放政策形成的新经济格局,使农业不再象以前那样占有基础地位;第二,题材禁区的彻底打破,给予作家创作以真正的自由,作家在既无长宫意志又无行政压力的情况下,自然不愿憋屈在钦定的工农兵禁域里写作了;第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后的当代文学,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现象,是现代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变化的现代经济生活的必然反映.本文拟就当代小说创作中体式和题材上“走向两端”的特殊现象作一阐述.一、小说体式上的“走向两端”小说创作向极长和极短发展,这是当代文学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中篇创作的繁荣,成为新时期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评论家认为,这是现代社会大变革中,作家欲尽快表达自己的创作情绪和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而作为载体的短篇小说无法容纳,长篇小说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产生的现象,既满足了作家的创作愿望,又满足了读者现代生活节奏紧张的欣赏要求.新时期以后很多著名的小说家,其成名的作品和引人注目的作品,多为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0.
石立燕 《文教资料》2005,(36):77-78
写于40年代的《憩园》是巴金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巴金在创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后对“家”的一次回归与反思。在作品的显性层面上,作家写的是“我”回乡时的所见所闻,然而在隐性层面上,作品的叙速过程实际上是“我”精神上的一次返乡历程。本文分析了在精神返乡历程中“我”的引路人、“我”返乡的阶段性以及这种返乡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1.
<正> 作家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又是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虽不等同于文学研究,但又与文学研究密不可分。 作家之所以称为“作家”,是因为他写有作品,所以作家离不开作品。而作家要写作品,又总要表现一定的社会生活,因而作家又离不开现实。作家创作的目的是要让读者看,使读者得到教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作家离不开读者。因此,研究作家离不开研究作品、研究现实、研究读者。在这点上说,作家研究是与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紧密相关的。但作家毕竟是整个文学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是一位怀有明显市民心态的作家,在选择小说题材时,他自然会考虑作品的接受者,总是站在市民读者的立场上,注意选择市民读者喜好的、关注的题材作为创作的内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是充分照顾市民读者的接受心理,能够既同情、理解平民,又尊重、赞美平民。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接受美学者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含许多“意义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作品“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界”去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对女性文学的界定一学术界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所有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包括男性作家有关妇女题材的创作。二是女性作家的全部作品,包含女性作家妇女题材以外的创作。三是女性作家描写女性问题的作品。笔者似乎更认同于第三种观点,本文拟以张洁的“女性系列篇”为研究对象.就她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她们的命运遭际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浅要分析。发展至今的人类文明社会,不论它的社会形态如何,总是无形或有形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社会准则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文明的发达,悄悄崛起了向男性为中…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开始文学创作的年代与鲁迅的主要作品年代接近,二人都有跨国生活经历,但两人所处背景迥异,作品题材、风格等都截然不同.前者出生于美国而在中国成长,虽是西方人,但却热爱中国文化,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作品,向西方反应了真实的中国.虽然赛珍珠比后来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早了半个世纪,但也可归入后殖民主义作家行列;后者创作了大量以“国民性批判”为主题的作品,看似有“以西方为中心”的倾向,却并非以取悦西方读者为目的,而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论中国.  相似文献   

16.
《汴京梦断》(第一部)是近些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部力作.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作家的某种文学观念,去筛选历史生活,甚至改造历史真实,以适应作家文学观念中的某种所谓“当代意识”;也不是从历史题材中,牵强附会地“发现”或  相似文献   

17.
读者接受与巴金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创作的接受研究是一个特别值得系统、深入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巴金研究仅把作者与作品作为考察的对象,把巴金的意义局限在文学的创作与作品的表现的封闭圈子里加以认识,而曾经深受读者欢迎的巴金及巴金的文本的意义的具体化过程实际上包含了接受者能动的参与,所以现在应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的方法,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巴金及巴金创作,把研究的范围和视角从长期以来的“作家——作品”调整和扩大到“读者——作品——作家”方面来。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意义的江苏华西村召开的全国农村题材创作会议,使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题材创作的现状如何?面对新时代农村的变化发展作家如何对待、如何把握?农村题材创作如何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与会的作家、评论家讨论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通俗歌曲中有大量“毛毛雨”题材的歌词作品。这是当今接受主体的接受欲求、宽松的创作语境及作家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赵树理的创作独树一帜。在全国解放后,满享盛誉的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并以与农民“共事”的方式熟悉农村生活。对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的真切了解,使赵树理在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风雨雨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的头脑,严谨地按照着革命的现实主义原则进行创作。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我国农村解放后实现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在众多反映农村生活的同类作品中,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这些创作的深刻含意,将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被人们越来越深入的体会到。赵树理的创作,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农村生活画面,塑造了各种类型的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而且对不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把一批山西的著名作家如马烽、西戎、孙谦等人的创作称为赵树理创作流派,即是一例。但是,这样一位为我国当代文学的成长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并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赢得声誉的作家,却经历了一番坎坷不平的遭遇。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从五十年代末期的《锻炼锻炼》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分歧;林彪、“四人帮”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时,赵树理的作品更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暴露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