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是清政府统治的最末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度的人民,逐渐接触到民主思想及西方制度、文化。这一时期,留日学者数量激增,在现代与传统、开放与保守的冲撞中,这个时代形成了独特又鲜明的特色,这些都能从当时学者们留下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宋教仁日记》就是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日记中包含了中文古文、白话文、汉字书写的日语借用词、日文译音词和日语假名词汇。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普遍以古文、白话文为主,但是有过留日经历的学者,如鲁迅、宋教仁等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借用一些日语固有的词汇。本文通过对《宋教仁日记》前两卷中汉字日语借用词、日文译音词、日语假名词的分析,发现日语对宋教仁生活方面的影响最大,生活用词、新闻消息中的词语在其日记中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包括不少汉语成语谚语。但这些成语谚语在日语里并不是以汉字形式出现,而是被日本人译成了日语,以日语的形式表达。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出处和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日本文化对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日语借词。汉语对这些日语借词的吸收和改造不但体现在字、词、词缀方面,而且体现在词义、词法方面。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以《汉语外来语词典》和网络流行词为语料,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同时,研究了汉语吸收与改造日语借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6.
姚维 《考试周刊》2010,(28):111-112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会话中,更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报纸标题、广告、商品名等各种场合。但是,在日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拟声拟态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一大难题。我在日语教学中发现,当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日语视听资料或其他读物时.对其中大量涌现的拟声拟态词显得束手无策。然而熟悉日语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拟态词,会话才变得更生动,文章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那么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拟声拟态词呢?本文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锦珠  沈艳 《现代语文》2013,(6):118-121
本文以宋子然《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1~2010年)为语料,搜集了明确标示出词源的日语借词和疑似日语借词,并对其中的疑似日语借词进行了词源考证。通过分析这些日语借词的借用方法、意义变化、构词结构,阐明日语借词对中国社会以及汉语词汇的影响。日语借词的传入不仅给汉语增加了词汇及类词缀,也带来了多种流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陈亮晓 《考试周刊》2010,(20):30-31
日语中有很多的汉字词,这些词因其读音不同,其意思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就日语中汉字词的读音和释义进行了举例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正确区分并掌握其异同,对日语汉字词汇的理解和使用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日语隐语具有变异性、形象性、幽默性、粗俗性、短暂性、人为性等特性。日语隐语在构词过程中,语音、语意、语用发生变异,显示出日语隐语具有借用、省略、反切、变音、换词、转变语义和改变用法等构词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外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收录有注明源于日语的词语共878个。日语词语的书写形式有三种,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是表音的字母,日语汉字则音义俱备。日语中不少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语,也有(或历史上曾有)用汉字书写的形式。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除了个别是借用日语的语音形式以外,基本上是日语汉字词语的借用。自然,在借用过程中有某些形体或笔画上的变化(如繁简之别)。根据对这些借词的考察,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有一种汉语词汇,它们汉字的标记相同,即词形相同,而读音、词义不同.对这些词不加以辨析的话,就不能理解日语,给语言交流带来阻力.为方便日语学习者,本文将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同形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贾凤伦 《考试周刊》2010,(35):35-36
在中日两国人民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人不仅借用中国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且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也包括汉语成语、谚语。日语吸收和借用汉语成语、谚语的形式很多,有直接借用的,也有翻译成日语的。直接借用就是书写形式和意义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本文就这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和用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同音异义词汇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语言当中,当然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其中汉字词汇中的同音异义词尤其多,对于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以及外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很多影响。要研究日语中的汉语同音词,必须先了解日语中大量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日语中汉语同音词的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日语汉字音的音韵构造是汉语同音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4.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所占比例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特征,因其生动形象的修饰特点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从形态、意义、用法等各方面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使学习者对日语拟声拟态词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基本语言特点及科学日语语体特点两个方面对日语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特点进行论述,着重介绍日语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接头词/接尾词、主语省略、文章整体的行文结构及论点、重点优先型段落结构,并对翻译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日语外来语     
外来语是指日语中的借用语,是除了汉语的借用语之外,从西方各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被称为西洋语。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用片假名来表示。因此也被称为片假名语。因此,日语中外来语很多,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但是要想深刻理解日本人的想法必须学习外来语。其实在吸收外来文化上并不只是日本,汉语中也有外来语,这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有什么不同?从哪里传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就日本外来语的起源、发展、作用、影响、以及中日的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做一下调查。本文首先介绍日本外来语的起源背景和发展现状。从哪些国家传来的最多?阐述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其次对日本外来语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进行考查。最后从对待外来文化方面中日两国态度的不同进行考察。通过本文,对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对于外来文化和日本人的想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的明治维新过程中,率先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社会、政治相关的名词翻译成“和制汉语”。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已经被翻译成“和制汉语”的汉字词汇借用到汉语中,这便是近代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起点,其中大多数词语也被沿用至今。20世纪后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这期间也陆续有日语词汇被借用或音译为中文。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媒体发展,日本流行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由于日语中部分词汇比当代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简洁、准确的表达,这些词汇也就被年轻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用至汉语中,其中包括直接原样借用日本汉字词并保留其词义的“借形词”;通过音译形式转换为汉语但保留原本词义的“借音词”;亦有通过借音或借形等形式融入至汉语,也有词义与日语原词有些许出入的“变义词”,以及参考日语原词使用的汉字或假名,对其加以改变而来的“变形词”等。当代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这些日语词汇的现象颇为常见,这些新词对汉语可能造成的正面及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我们在积极引进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对于这些新词汇的使用也需要适当管制,确保规范使用,以减少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很多日语学习者来说,除了日语中敬语的使用方法之外对拟声拟态词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丰富的描写力和表现力,所以在日语的各个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可谓是日语语言中的鲜明特色之一。所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学习中决非是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通过对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定义、特征、性质等方面的讨论及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它的了解和运用,更加贴切地理解并灵活地运用日语,从而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日汉辞典》中有关雨的拟声拟态词为研究对象,从词形构成、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归纳出有关雨的拟声拟态词的特征,以期总结出一些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规律,并探讨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希望有助于非母语日语学习者对拟声拟态词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上的日益崛起,中日文化的交流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在翻译出版欧美等西方各国的图书、杂志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新词,例如"文化"、"哲学"、"经济"等。有些词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汉语,这就是所谓的"日语借用词"。百余年来,这些新词不仅成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一个主要源泉,丰富和发展了汉语的词汇,而且对汉语文章体裁的变化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