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太平 《武当》2009,(7):17-19
太极“五捶之一”。散打中常用此式。 左脚前跨一步。右脚跟随,左拳在左侧由下至左向上朝下劈砸对手,右拳直击对手裆腹部,也可右左右三拳连击。(图62、63)  相似文献   

2.
武术运动是非周期运动项目,动作复杂多变;因此其教法,包括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很值得探讨。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教材——“少年拳”第二套中几个典型动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供中学体育教师参考。“少年拳”第二套中第一动作,“转臂砸拳”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转臂砸拳”这一动作前后方位变换,同时,上肢有较复杂动作,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分解教  相似文献   

3.
史明 《武当》2009,(4):12-14
(接上期) 二十二、拗步戳拳 紧接上式,右脚向前上步落地踏实,右腿微屈;左脚向前跟步,以足掌贴地,向后有拥蹬之意,两脚相距30厘米许;同时,右拳臂外旋,反腕向前下砸,拳心朝上,高与腹平,力达右拳背;左拳亦同时从右臂上方向前上方戳出(平拳),拳心朝上,高与头齐,力达左拳面;胸部面向东方。目视左拳(图23)。  相似文献   

4.
一、流星锤招法单练:1、反面锤砸脸单连法(1)左门预备。(2)左拳反面锤向前上砸出,位高同脸(图1)。(3)连动不停,左拳一收再出反面锤,前上砸击,位高同脸(图2)。2、反面锤砸脸砸阴单连法(1)左门预备。(2)左拳反面锤向前上砸出,位高同脸(图3)。(3)连动不停,左拳一收再出反面锤,向前下砸击,位高同裆(图4)。  相似文献   

5.
武术组合动作一般是由几个武术基本动作有机地结合而成的。如组合动作砸拳平衡,就是由抡臂砸拳和望月平衡所组成。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可以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素质,培养协调、完整地衔接动作的能力,为学习武术套路做好准备。因此认真扎实地教好组合动作,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搂手勾踢  相似文献   

6.
程克锦 《精武》2010,(4):53-58
第八式青龙出水 右拳翻掌下砸,砸在前方,然后收回肋下。左拳向左侧撩出,转腰,右拳向右侧撩出,再收至左胸前。然后左拳变成两指掌,掌心朝下,向右前方撩出。左掌收回左腹前,同时右拳从左臂下向前冲出,发劲(图42~图47)。  相似文献   

7.
砸肘是一种用肘尖前部由上向斜下方砸击对手的弧线进攻肘法,它可借助转体之力施用,故杀伤力较大。 砸肘的基本技术如下: 左腿在前,实战步站立。左拳回收,屈肘贴靠左胸。随即突然上步,同时左肘由左经上向右前方猛砸;右手扶住左拳;目视前方(图1)。右砸肘略同左砸肘,惟方向相反。也可以上左步砸右肘,上右步砸左肘,上一步左、右砸肘。  相似文献   

8.
一、劈拳横靠我左脚前上一步,同时用右劈拳砸击对方面部;对方右脚后撤步,同时用古臂向右上架开我右劈拳(图1)。对方回抽右拳,向我腹部击打;我右臂速向下,向左横挡开对方右来拳(图2)。接着,双方同时上右脚,我右脚前上步于对方身后,同时用右肩靠撞对方右肋部(图3),使对方肋伤。要点:上步与劈拳要一致,横格防拳要及时,横向用力。上步进身靠胁要快速、及时、猛狠。横格防与进身靠撞要连成一气。横格防即进身靠的前奏动作。二、推臂绊靠对方右脚前上一步,同时用右拳向我面部击打;我左脚在前,身体重心后移,同时用古臂外拨…  相似文献   

9.
一、里闪反背拳砸面(图1) 对方左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见对方左拳打来,接近面部时,速向对方左臂里侧闪躲避开对方来拳,同时右臂屈肘向左上举,当对方左拳没回抽之际,李用右反背拳击打对方面部,使其面伤。 要点:向左前闪身要及时,闪身幅度不可太大,以对方左拳不及身为度。右反背拳还击面部要快速、准确、有力,力达拳背。 二、外闪反背拳砸面(图2) 对方右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  相似文献   

10.
曹树人  李广  钟春丽 《武当》2014,(9):12-15
(接上期)21、“猱”,磨盘式(弓步拐肘)释名:磨者,取其圆转聚合义,喻劲法;盘者,取其平衡分散义,喻内意。聚合者本体自性,分散者随意应之也。承前式,提右脚向前(西)震脚下落的同时提左脚,右手变拳向左下复朝上向右画一圆形,随震足而反背下砸,左脚前落进身呈左弓步。左手呈拳自左向前横贯,大臂平肩,小臂直立于身体中线,拳面向上,高与鼻平。与此同时,右拳后摆至右腿上方,拳心向前,目视左手前方平远处。  相似文献   

11.
一、顶门炮:以拳自上而下劈砸对方头顶,谓之顶门炮。 二、冲天炮:以屈臂之拳自下而上冲击对方下顎,谓之冲天炮。 三、卧心炮:以拳平直击打对方心窝,谓之卧心炮。 四、卧地炮:以拳向下击取对方下阴,谓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8,(3):24-25
何为五祖拳?关于五祖拳,一般认为它是五种拳法的总称。这五种拳法为:一达尊(达摩)、二太祖、三罗汉(有的流派为“玄女”)、四行者(猴拳)、五白鹤。也有人认为,五祖拳是综合了五种古老拳种的精华而创编的拳种。五种拳法中,以太祖拳为代表,太祖拳的雏形为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相似文献   

13.
少林拳非常重视沙袋功的锻炼,它是从单势和套路练习过渡到实战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学习击打、体会攻防接触的实际感觉、提.高拳法实战能力的必要过程。利用打沙袋可以体会冲劲、崩劲、抖劲、劈砸劲、整劲、透劲、横劲、撞劲等功夫,也是培养战斗意识的有效方法。常用功法练习介绍沙袋的功法练习比较常用的有:冲拳、崩拳、撩拳、撞拳等(图1~4);正撞掌、侧撞掌、横撞掌、侧扫掌、反扇掌(图5~9);掌指戳、掌指点(图10。11);平顶肘、横击肘、挑肘、撩肘(图12~15);头撞、侧头撞、后头撞(图16~18);胸撞、…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武术教学中不论是组合动作,还是数学套路,都有震脚这个动作,如震脚架打、抡臂砸拳。如果学生练习中震脚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6.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17.
车星辰 《精武》2009,(5):72-73
“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王宇僧)先生所提出来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大成拳(意拳)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王芗斋的好多拳学观点及拳论文字,被广大大成拳(意拳)爱好者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这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如果说“五字要诀”是内家拳的内核,则“十四禁忌”应是内家拳的外壳。两者都是实践的结晶,共同升华为理论,成为内家拳的准则。八桩(拳)是内家系列的重要内容,它也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内家十四禁忌不但对内家拳(狭义)及广义的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拳种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古今拳术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曹树人  李广  钟春丽 《武当》2014,(11):12-14
41、“一”,反背式(马步分掌) 同第23式,文字从略。(如图141、142、143)42、“动”,栽桩式(马步栽拳)释名:栽者,沉下义;桩者,立定势。栽桩者,下沉而立定也。承上式,双掌上捧,提左脚朝体右侧落跳步,右脚随即右开呈马步;然后双掌变拳自两耳侧反转外旋,使拳面朝下,分别沉栽于体前体后。左拳在腹前,拳眼向后;右拳在命门后,拳眼向前。  相似文献   

20.
迷踪拳双鞭是迷踪拳中单练双器械之一。据传,这套鞭是宋代水泊梁山名将呼延灼的鞭法。特点是鞭武威猛,招急式险;左右协调,动作连贯;身鞭合一,鞭法自然。技法主要有砸、磕、挂、扫、撸、撩、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