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小曼教授曾说:"成长是美丽的,关心成长的德育是美丽的。道德价值观是美丽的,能够欣赏德育是美丽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读一篇"美"的文章,唱一首"美"的歌,看一幅"美"的画……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在品德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一些美学的知识之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现美,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让美滋润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2.
"学生成长档案"即"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计划,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收集,组织相关作品及其他的学习成长档案,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学生成长档案本质上真实呈现了学生某一阶段的成长信息,如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的提升,更包括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教材大多选取的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儿童诗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教师可将阅读教学与儿童诗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诗意地解读课文。教师通过再现文本意境、渲染情感氛围、拓展学习时空、概括文章主旨、引领精神成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化文为诗"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诗意,体验童年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数学不是枯燥乏味,它也蕴含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美",教师要做到挖掘数学符号的"美";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注重揭示教学情境中的"美";感受数学文化之"美";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中的"美";充分运用教材练习题中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审美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样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利红 《教师》2014,(3):93-93
正语文课到底要把什么教给学生?我们一直在探求语文教学的支点,教育的灵魂。曾有人说:"成绩关注知识,成功关注事件,成长关注生命;成绩只是一时,成功常在一事,成长才是一生;成绩表明结果,成功追求效果,成长注重过程。"一语道破教育的根本所在。面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家长或许会急功近利,唯分是图,教师不能走进误区。语文课要带领学生领略美、呈现美,让学生在人性、人情、智慧上慢慢成长起  相似文献   

6.
<正>生本教育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觉、自然、快乐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一、洒脱之美:诵读经典,小组竞争,"赛出"成果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  相似文献   

7.
<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赏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能刺激儿童的感官,唤醒儿童的表达欲望。数学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美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挖掘数学的内在美,用美去感染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呢?近几年来,我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切入点,那就是把数学和美术整合,让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术图案让数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一、传统美德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既有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更具有教育性,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主题队会是让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围绕"孝、忠、爱、礼、诚、信、俭、善、美"九个字,结合当代楷模,如雷锋、李向群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实质是试图克服把写作完全当做技术活来教的倾向,强调作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为一个率真的、有个性的、追求自由与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细节,让校园环境散发着文化味。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塑造师生美的心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这就要求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与要求,让环境承担一定的文化濡染作用,这样的校园环境才是物化的文化,才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涤荡。细节,让学生成长充盈着自主味。"为了每一孩子的成长"是教育不断追寻的要义。学生的自主成长,是生命觉醒的向往,是灵魂宽度的延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2014,(20):F0002-F0002
正和顺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德良好、校风端正的小学《学校确定了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快乐教育"引领学校发展,激活"快乐教育"的内涵与衍生其‘‘魂",形成了"以人本理念管理学校,以自主模式经营学校、以音乐特色打造学校"的特色亮点,提高了办学层次,促进了学校发展。和谱美好,打造和美德育。基于"和顺"两字考量,追寻梳理既有本土气息又具民族根源的教育价值元素,学校凝练出了"和美之韵"德育,引导学生创造美、欣赏美,实现和谐共美、和美做人的德育0标,让师生"在阳光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在快乐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日子里,我以爱为准绳,用生日书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1天美丽行动"让学生们养成积极地生活、学习的习惯,"成长日记"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在成长的春天里,幸福地拔节。  相似文献   

15.
诗是美的载体。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言语生成和心灵成长过程。在童诗欣赏课中,要引导学生赏读,让他们感知童诗的音乐美;要引导学生揣摩,让他们品味童诗的内容美;要引导学生体悟,让他们领悟童诗的心灵美。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能放飞他们的童心,理解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要有"美教"意识:通过层次性的朗诵指导,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时爱上诗歌;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中走进诗意的世界;引导学生用散文化的现代语言赏析、改写古典诗歌,让学生在表达中内化诗歌,为日后的成长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形、声、光、色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音乐渲染了"美"的气氛,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美"的音乐材料。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紧紧围绕一个"美"字,让学生始终处在美丽的环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创造着美,以及认识美、审阅美、创造美,能在"美"中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嫄 《中国德育》2014,(7):65-66
正蔡元培先生有关美育的论述中提到:"大自然中蕴含着美,社会中体现着美,艺术展现着美,科学创造着美,语言传诵着美,行为兑现着美,环境熏陶着美,心灵体验着美,感官发现着美。"北京市六十五中(以下简称"六十五中")秉承着这样的美育思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土壤,为学生的梦想搭建广阔的舞台。让环境熏陶美六十五中坚持"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美育融化在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的。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息息相关。教育应时时渗透美,校园应处处体现美,我们把学校美育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育背景近来,我发现部分学生在个人学习上很认真,可到小组合作时就问题不断,如团队意识不强、拒绝合作等。作为教育者,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此,我设计了"走进超市体验成长"主题班会,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讨论中合作,在实践中体验,在反思中提升,让活动促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以关注儿童的个体成长为理论视角,探究如何保持儿童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不断提升儿童的智力,丰富儿童的情感,提高儿童的审美素养。在教学中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率真与想像,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和身心特点,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重视儿童的元认知,懂得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给学生更大程度的自由度,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儿童自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