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非常渴望了解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更希望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实际状况。如果学校能够为家长提供"平台",有效借助家长督学这"第三只眼",一定能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参加了一所小学举办的座谈会。老师、家长、教育专家三方坐在一起讨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协调配合的问题。其间,老师们大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让学校教育的成果能在家庭得到巩固;而家长则大多希望学校能更多地提供与老师沟通的机会,以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共弼教育好孩子。看起来两者的  相似文献   

3.
家长会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桥梁,是家长参与学校、班级、学生管理与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让老师了解学生家庭条件、环境及学生个性,让家长了解学校、班集体发展状况、了解子女在校表现、学习情况,促使他们关心学校、关心班集体、关心学生的最好时机。担任班主任十多年,召开  相似文献   

4.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为家长教育好子女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切磋的机会。但是对传统的家长会(领导讲话,任课老师发言,最后是班主任通报成绩),家长、学生、老师心态各异。家长有极为普遍的“家长会心态”。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但往往缺乏较好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家长,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子成龙成凤的方法,无疑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5.
对只盯分数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一般都能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家长过分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只重成才,不重成人,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该读书,忽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及其个性发展,两眼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此类家长,辅导员要注重多与其沟通,交流观点和看法,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和子女沟通,与孩子交朋友。  相似文献   

6.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家校沟通更温馨1.1家校路路通,让沟通更畅通作为家长,都希望能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但是家长常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合适给老师电话,教师也知家长接电话是否方便,不合适的时间可能会让沟通变成反作用。而家校路路通借助网络,通过手机收发的便捷方式,让沟通不再受时间、空间、内容容量的限制。同时文字语言的沟通,会多一层亲切感。家长每天可以通过这一载体,了解学习内容、知识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还能知道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孩子的发展,家校间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和影响下成长的。这几年来杭州清吟巷小学在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重视家访,讲究艺术,讲究实效,让老师、家长、学生都感到家访是一种经常而自然的相互关心爱护的方式,是思想感情上的自然联系。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卡和学校联系簿拓宽家访渠道,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三是搞好行为评定,密切了与家长的联系。每月学校根据“规范”校风、校情提出德育管理目标,进行自评、家长评、教师评。在评比过程中,学校、家长沟通信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学校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孩子,家长参与此项工作,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一条纽带,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使家长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那么,作为学校开好家长会,应做好哪些工作呢?学校领导应该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应该向家长讲清学生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以便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应该向家长通报在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班主任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家长越来越忙,留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家长甚至相当长时间都无法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对孩子在学校的异常表现非常紧张。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具体做法。一、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群,让关心永远在线  相似文献   

10.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家长会可以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增进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传统形式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学生、教师都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因为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家长了解情况后惩罚自己,因此害怕开家长会,有的干脆不通知家长;家长因孩子学习或纪律不好,害怕丢面子而不愿参加;教师害怕家长不来,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感情。每次家长会都有许多家长不来,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12.
半山 《甘肃教育》2014,(1):15-15
正众所周知,"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它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馈孩子在家表现,从而实现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校讯通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当前,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与老师很好地沟通,老师也因为工作量大等原因,无法客观、全面地给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业、思想、心理和情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校联系,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家校联系,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及孩子在校表现,以配合学校教育: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在家中及校外的情况,更好地把握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使家长和老师沟通思想,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达到更加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众所周知,传统的家长会通常是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16.
每学期期末,给学生写评语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通过评语,家长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一学期的优点与不足,更想了解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传统的操行评语使用的是千人一面的语言,诸如该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等。这种成人化的内容,既忽视了教育民主、又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还是去年的寒假时候,我在校门口听到家长的谈话.她们刚刚跟孩子拿了成绩单从学校出来,大概是学生同班,或是彼此熟识,只听见一个说,老师写的评语都是一些套话.另一个附和着说,是的是的,都是应付式的,看了等于没看.听得出,她们的失望和不满.每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只是班上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长来说,却是他们的全部.家长满心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寒来暑往,一学期下来,孩子表现怎样,进步了多少,还有什么问题,这是家长最想知道的.他们需要真实的道白,贴心的交流.可是老师写下的评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怎不叫人失望?  相似文献   

18.
解秀芳 《班主任》2003,(9):34-34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家长到校集中开会己成为惯例。到会家长了解了子女的表现后,有的会大发雷霆,采取极端的教育方法,致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  相似文献   

19.
以往农村学校的家校沟通多数是通过老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评价多以老师口述为主,对于评价是否客观全面,孩子间的横向对比如何,家长们都没法及时了解。利用教育APP辅助,针对不同的行为训练目标,通过"理念推送""成长摄录""观点对对碰"等不同策略,能够更新农村家长教育观念,激发其积极参与,加速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临近,班上学生的表现突然变好了。私底下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学生怕家长,确切地说是怕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为了不让老师在家长面前批评他们,赶紧亡羊补牢,个个都积极表现。一个学生既形象又生动地说:“家长会就跟第三者似的,破坏家庭和谐。”这话乍一听很幽默,细细体会,却隐藏着颇多感慨。学生怕家长、怕老师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生自己没有表现好之外,也折射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漏洞与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