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波 《文教资料》2008,(14):46-48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它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共同点,也有异同点.语义翻译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而交际翻译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几乎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辩证结合的方法应当是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节庆菜谱有其浓浓的文化底蕴,可从中文菜名蕴含的文化意象的角度,结合翻译的语用等效功能,利用等效翻译理论在译语中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目的、传达源语交际者的交际动机或者在译语读者身上产生相当于原文在源语读者身上所能产生的交际效果。在翻译实践中,可用直译加注的方式保留原文的形象表达,或仅保留原菜名中文化意象中的一部分的内容,或完全根据其语用功能直译出材料名称,以体现原菜名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法关注译文对读者造成的影响,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广告语言具有劝说功能,劝说读者购买商品。用交际翻译法来指导广告翻译,能充分保留翻译过程中广告原有的功能。本文就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谈谈其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达到两点:第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第二是译文的表达方式让译文读者无需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由于中英文语言结构、表达、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应注意关注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努力缩小中英文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视翻译为具有二次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体现了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元一体的关系.译者在翻译交际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并承担着交际者与受众的双重任务.译作不再是原作的复制品,而是译者对原作者思想的阐释,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更多体现.为了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间接交际成功,译者必须发挥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要受到原作者(原作者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译文读者认知语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中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理论.在翻译界,学者们也确立了关联的翻译观.关联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交际行为.借代修辞格与民族语言文化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对英汉借代修辞格的理解和翻译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关联理论的基本原则,在翻译借代修辞格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尽力为译文读者理解译文寻找最佳关联,代体和本体的形式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句子灵活把握.  相似文献   

7.
可读性是翻译对文本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正确的策略选择会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但翻译策略随着文本类型、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固定或绝对正确的策略,其目的也都是用来指导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应用。本文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实践谈几点提高可读性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注重读者的反应与译文所达到的效果。本文旨在介绍交际翻译的特点,通过结合商标的翻译来分析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运用。从而更好的理解交际翻译理论重读者和重译文效果的内涵及对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视翻译为具有二次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体现了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元一体的关系。译者在翻译交际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并承担着交际者与受众的双重任务。译作不再是原作的复制品,而是译者对原作者思想的阐释,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更多体现。为了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间接交际成功,译者必须发挥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要受到原作者(原作者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译文读者认知语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旅游翻译的三元关系进行了阐释,通过举例分析译文读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译者应采取各种翻译策略来帮助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需要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以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译论常常对译者作出理想化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翻译中尽量抹除个人的痕迹。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一个有能动性的主体,译者在翻译中的各个步骤其实都会烙上个人的痕迹。文本选择是一个社会性和具体因素结合的过程,其主要决定因素也是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翻译的过程以及译者在文本理解中如何处理原作两个翻译问题。经过论述认为:翻译既是一个理解表达的过程,也是译者与原作再合作的过程。翻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灵活思考和善于创新,既要做一名合格的读者,更要做一名优秀的译者,在正确的分析理解表达过程中达到自己身与原文视域的融合,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基于原作的艺术的再创造,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翻译主体,即译者的个人风格的影响。所以为了成功地再现原作,译者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其个人风格,在尽量淡化其个人风格的同时,努力使之融入到原作的风格中,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诗歌的翻译中,许渊冲诗歌所提出的"三美"原则以及他对美学的探索,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也应该具备创造性,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使中西方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原作和译作的统一性也就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译者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林语堂正是在其主体意识的支配下,合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选择《浮生六记》为文本。从其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生活观念、文化理想和审美观点等多个角度去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译者和文本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6.
石兰 《海外英语》2012,(18):168-170
喜剧类影片字幕翻译常面临归化与异化之争,直译与意译之争,尤其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争议,应从一个新视角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接受美学认为,字幕翻译应以观众的审美为核心,译者应充分实现与源文作者及观众的视域融合,发挥译者主体性。目的论不仅强调目的性,还主张连贯性与忠实性,即应注意译文语境和译者主体性应有"度"。二者结合研究可得出喜剧字幕翻译应遵循简洁、连贯性与期待视域并重以及译者主体性与忠实性结合的策略。并以引起译界讨论热潮的喜剧《黑衣人3》的字幕翻译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了《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的两个英译本,并引入文体学的翻译等值论,就这两个文本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以期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基于翻译美学理论之上,对比分析了《瓦尔登湖》的两个中文译本,并且评价两位译者在美感传递尤其是意象再现方面的表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要想成功地传递原作中的意象,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而且需要充分理解原作,尊重原作,不做过度修饰。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审美及表达能力,以求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中意象之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诠释,指出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应该是一种三元关系: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然后基于关联理论所阐述的翻译的推理交际这一本质,分析解读出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而言的,进一步印证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