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客家方言中的江西瑞金话疑母字为研究对象,论述疑母字在瑞金方言中的来源、现状和分布规律,以期能对客家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对山西长治方言中古音韵对比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治方言日母字声母基本演变为零声母的规律,讨论日母字中的儿系字、日系字声母的特点、成因及演变轨迹,并对其日后逐步发展为[z]的趋势作出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3.
长沙方言及周边的湘语长益片方言中,遇撮合口三等来母字的读音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各个字之间韵母差异较大,有时一个小韵内也有不同的读音.本文考察了该片的几个方言区以及一些历史资料,从周边方言,历史记载以及发音原理等几个角度,确定了长沙及周边湘语长益片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中韵母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庄河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发音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研究发现,庄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起有着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庄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元音[ai],用方言语音j[( )]代替英语[( )]和[dr],用方言语音q[( )]代替英语[( )]和[tr],用方言语音x[( )]代替英语[( )],用方言中的元音y[i]代替英语辅音[( )]和[r]。针对庄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不仅应该重视这两种语音系统的不同之处,更应该多进行实际练习,从而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声学数据,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两个角度考察了湖阳大邢村方言定母字的语音变体。从发音方法来看,定母单字逢低调读为"浊"塞音[d]和清送气塞音[t~h],逢高调读为清塞音[t];定母后字有浊塞音[d]、拍闪音[?]/[?]、颤音[r]以及近音[?]、浊擦音[?]和清送气塞音[t~h]等变体,其中[t~h ]是受单字影响产生的。这些共时平面的语音变体,可以通过一定的音变规则来说明。从发音部位来看,定母字有卷舌和非卷舌两种语音变异。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大邢村方言定母后字的"r-音"变体,主要是由浊塞音[d]的弱化造成的;此外,定母在单字和后字位置时,虽然音变过程彼此独立,但还是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描写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今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各母例外字的读音来源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归纳常熟方言见系声母的演变情况。其中,见组字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腭化形式,尽管都表现为文白异读,却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疑母字正处于???/??的演变阶段,甚至还有少数字声母进一步脱落变成零声母;匣母字的今读声母有两条演变轨迹:一是朝着腭化的方向演变,一是朝着零声母的方向发展。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史的比较,厘清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的历史层次,为北部吴语的今读和演变情况提供翔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音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等理论,以大连学生为被试,通过田野调查,探究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表现,并探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解决方言语音影响的途径。研究发现: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主要表现为负迁移,学生往往用方言母语中的音[e]代替英语标准音[ai],用方言中的[lei]代替英语[li],用[t]代替英语的[d],用[s]代替英语的[∫],用[i]代替英语的[r],用[t’]代替英语的[t∫],用[v]代替英语的[w]。而方言语音的正迁移使得大连学生的英语[v]的发音更地道。对此,在英语语音教学和习得时,应重视大连方言和英语两种语音系统的差异,以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8.
浦北县白石水麻佬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84%读送气清音,少数帮端精见母字也读送气清音。果摄不论开合主要读[u],少部分字读[a]。遇摄主要读[ei],遇合三鱼的庄组字读[u]。止摄主要读[οi],成深摄少数字、曾摄相当部分字、梗摄细音读舌尖中音韵尾。同音字汇收字3900个。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话音系为参照,探求日母字读音在吉林方言区通化话中的演变历程;追溯历史,探明通化话日母字读音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费县(刘庄)方言单字调的实验调值为阴平调低平升[224],阳平调高弯降[552],上声调高升[45],去声调低凹[423],其声调格局体现了高调与低调搭配,升调、降调和曲折调不同调形在空间中均匀分布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费县(刘庄)方言声调的实验调值与传统调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而时长与调形之间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费县(刘庄)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声调现象——作为低调伴随特征的嘎裂声和僵声以及羡余成分.  相似文献   

11.
蒲圻县位于鄂东南丘陵区,蒲圻话在湖北方言中是比较复杂的。其字音的文白异读(即读书音和说话音的不同念法)现象不少,并有一定的规律。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蒲圻话文白异读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见系字(疑母除外)的假、效、咸、山、江等摄开口二等字,蒲圻方言白读时是洪音,声母为[k]、[g]、[]、[x],文读时是细音,声母为[]、[]、[],或齐齿呼零声母。例如:(以下用来注音的符号都是国际音标)  相似文献   

12.
成音节鼻音在南方方言中较为普遍,根据其演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词汇型和字音型两类,前者包括亲属称谓词、人称代词、指示词、否定词;后者根据其结构来源又可以分为来自声母、韵尾、鼻化韵的三类,其音类来源在各方言也有所不同,分布最广的为流摄明母、果摄和遇摄疑母字。成音节鼻音的演变条件可以归纳为:鼻音声母与高元音相拼,前高元音与齿龈鼻尾、圆唇后元音与软腭鼻尾相拼。成音节鼻音的形成是由于元音的音姿被相邻的辅音音姿所掩盖,而不是元音的完全脱落。高元音与鼻音在听感上具有相似性,也是成音节鼻音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河津方言"子"尾有三个层次的读音:第一种是老派读音,即按照前一音节韵母是否具有鼻音色彩把"子"尾分别读为[tei0]与[nei0],这是一种连读音变现象,至今仍是当地方言的强势读音;第二种是中年妇女把[tei0]、[nei0]合流为[nei0]的读音,这应是一种弱化现象;第三种是青少年人群把[nei0]又读为[lei0],由[nei0]到[lei0]应是进一步的弱化。[tei0]→[nei0]→[lei0]这样连续的弱化链在同一方言共时平面上共现比较少见,它的进一步弱化应该就是周边方言的"子变韵"。  相似文献   

14.
绍兴莲花落的说白唱词采用了萧绍方言,源于日常用语,又将其艺术化,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生动简练,为研究萧绍方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绍兴莲花落的唱词的整理研究,并和当下的萧绍方言进行比较,凸显了绍兴莲花落的语言艺术特色和萧绍方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辉县方言共有8个入声韵且都收喉塞音尾[?],调值短促,不分阴阳。辉县方言入声韵以[它]和[a]为主元音分为两组工整对应,古代入声韵尾弱化为喉塞音韵尾。辉县方言与晋语区的大部分方言一样,正处于晋语入声韵合并的中间阶段。辉县方言入声舒化比例较高,且舒化后多读为阴平,这是强势方言和调类归并规律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太谷方言文白异读现象丰富且复杂.古全浊平声今塞音、塞擦音的字,文读送气音,白读不送气音;初、崇、昌、船、禅母部分字文读送气塞擦音声母[tsh],白读擦音声母[s]或[f];部分影母字和疑母字文读零声母[o],白读鼻音声母[n]或[η].曾、梗两摄文读鼻尾韵,白读是开尾韵;果摄开口一等个别字文读[∞]韵母,白读[ie]韵母.白读音与白读音结合较稳固,地名多保留白读音,反映风俗的词语一般读白读音.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中部方言“改汝”意为“嫁女儿”,其本字应该是“解女”.“女”读为“汝”与“黏”“碾”读为[z]声母一样,是“中古汉语娘母字不规则变化的残迹”;“解”在唐代便产生了“送”的意义,科举考试中的“解”举子与结婚“送女”在仪式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因而用“解女”一词表达“送女”之意.陕西方言表示“吝啬”的“啬皮”,河东方言叫做“贫僧”,其本字应该是“贫啬”.河东方言里“啬”可以白读为“僧”;陕西方言读为“啬皮”,是“贫啬”逆序变化后“贫”字进一步丢失韵尾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中的例外字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语音中读为轻唇音的某些字,在重庆方言中读为重唇音,这是重庆方言保留古音的结果。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大量客家人进入四川、重庆境内,受其方言的影响,重庆方言中某些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为送气音。重庆方言中某些精组字今读为舌面音,在腭化问题上比北京语音更为"超前"。古见晓组的某些字,在今天北京语音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t揶]、[t揶h]、[揶],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k]、[kh]、[x]。  相似文献   

19.
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不仅形式上丰富多彩,语法上也很有特点,通过考察绍兴方言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系统、用法和历时差异,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语言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重庆忠县石宝方言是三峡移民的原居地方言,石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石宝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现在读塞音、塞檫音的时候,平声一律读送气清音,仄声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古代泥来母字相混;尖音团音不分;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对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塞音韵尾消失,但保留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