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读机的流行打开了教学的新模式,然而,尽管点读机很好,但是仍有然非常多的局限性,价格昂贵不说,使用者也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藏语点读通》就是一款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类似于"点读机"的可以学习藏语的软件,软件在Android平台上研究并开发,软件中将图片上的文字与声音相结合,实现触摸点击陌生藏文发出对应藏语的"点读"功能。软件主界面设计为书柜效果,并添加多级树形菜单从第一页跳转到最后一页。软件适用于藏族的小学生以及有兴趣学习藏语的人启蒙,对弘扬民族文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4,(3):41-42
<正>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一词,源于藏语音译,也有译为唐喀、唐嘎。藏人多念唐喀,汉人念唐卡。"唐"藏语意为"平、平面";"卡"藏语意为"花花绿绿",言外之意是绘画,有别于雕塑和篆刻。从一般意义讲,把布上的绘画称为唐卡。但在《藏汉大辞典》中把"唐卡"一词译为"卷轴画"。又因为唐卡的题材多为宗教内容,所以又称为宗教卷轴画。但唐卡不仅仅是绘在布上,  相似文献   

3.
《西藏科技》2015,(3):81
<正>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的2012年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基于短语的藏汉统计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在藏语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藏语语料库、基于短语的藏汉统计机器翻译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阳光藏  相似文献   

4.
藏族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多个省区,其中主要的聚居地在西藏高原,藏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是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中古老而又高度发展的一支,是中华民族多姿多彩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倾注于藏民族文化及其族源的研究,其中有不少涉及藏族的起源问题。简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题记:为了进一步研究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关系,弄清原始汉藏语演变的线路,北京大学、《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香港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西都市报》、《绵阳晚报》组成的藏羌茶马古道考察队对黄河第一次大转弯处的若尔盖湿地大草原以及横断山脉的岷江峡谷通道、大渡河峡谷通道、雅砻江峡谷通道展开了语言文化考察。若尔盖湿地大草原和横断山脉之间纵贯南北的几条峡谷通道既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也是把茶马古道滇藏线、川藏线和北方丝绸之路连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母语(藏语)的迁移在藏族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并对藏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语音、词语、语法等层面详细分析母语(藏语)迁移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减少乃至客服母语负迁移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青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8.
藏族服饰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汇聚了藏民族创造的智慧而显得璀璨夺目,也在世界服饰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藏族服饰的变迁和藏族服饰的特点、研究藏族服饰的意义、传承藏族服饰的社会基础三个方面浅谈了对藏族服饰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9.
藏语作为藏族人民的基本日常语言,具有很好的应用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学习藏语,更深入的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及藏族的传统名族习俗。这使得研究藏语语音成为一种很重要的任务,首先要分析藏语的基本特征,及各相关参数。频域分析在语音技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藏语语音研究在国内正处于发展的良好契机,对藏语的频域分析自然是比较重要的。藏语语音识别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通过分析其他语言的语音识别技术可知,藏语的语音识别必定会产生很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是藏文信息化道路上不能缺少的一步。文章选取藏文辅音字母和简短的拉萨日常用语,主要做了以下的研究:先是研究藏语语音的的基本特征,其次使用MATLAB作为工具对特定语音进行的频域分析来获取基本的藏语音频特征。  相似文献   

10.
藏族舞蹈文化是展示藏族人民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将着重于探究藏舞蹈文化不同种类中人物造型和服饰中的共同点,从而为实现藏舞蹈文化的数字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罗平 《西藏科技》2006,(4):39-41
加强汉族大学生的藏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西藏跨越式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必然,是西藏教育界对藏语文育人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的充分认识,也体现出对汉族大学生藏语文素养养成的全面关注。它明确把对汉族大学生藏语文素养养成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联系起来,表现了加强对汉族大学生学习藏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的根本要意。通过对藏语口语交际的涵义及培养目标的本体认识的阐述,全面总结了在开放的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式与取得教学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基础薄弱的偏远藏族农牧区的英文教学中,进行英藏语法直接的比较,对该地区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英文语法教学为主体,旨在通过对英藏基础句法中"Complement"一词的直接对比和语法术语的藏译探讨,望能帮助解决农牧区藏族学生英文教学中对该语法盲点的理解困扰。  相似文献   

13.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0,(11):51-52
藏族"哈达"来自内地 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藏族群众不论红白喜事、走亲访友,还是谒见尊长、佛前祈祷,都少不了敬献哈达。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  相似文献   

14.
"高级软件工程"是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授课对象多为藏族学生。因专业性强,抽象难懂,严重影响藏语为母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汉藏双语的《高级软件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分析了汉藏双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并从教材选用、教法更新、考核改革等几个方面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藏语文作为藏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和主要的交际工具以及文化的载体,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在阐明电影文化有利于藏语文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针对藏语文在网络上的传输欠缺,有碍于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现状,提出通过加强藏语文与电影文化以及网络之间的联系,利用电影文化的的普及性与开阔性以及网络的覆盖性和先进性,从而促进和加强藏语文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不同学习方式下非熟练藏汉英三语者英语词汇的语义激活模式。学习阶段两组被试分别通过藏、汉语学习英语假词,启动学习阶段任务为识记学过的英语假词,启动测验阶段任务为跨语言(藏语和汉语)条件下的词汇再认。结论:对于西藏自治区内藏族大学生而言,在不同学习方式下,英语对应词的藏语与汉语语义信息均得到激活;而且无论通过藏语学习还是通过汉语学习,被试在学习过程中均表现出对藏语的依赖性更大。其次,对于非熟练双语被试,借助母语直接表征英语词汇效果好于通过汉语间接通达英语词汇语义,且母语表征方式下英语具体词汇的记忆效果较抽象词汇更佳。  相似文献   

17.
王怀虎 《大众科技》2011,(3):124+123-124,123
锅庄,在藏语中叫“卓”,是典型的自娱性群舞,将锅庄舞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有其现实意义,可使学生充分体会藏族体育文化,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团结的运动气氛。  相似文献   

18.
艾金勇 《西藏科技》2013,(10):30-32
文章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网络语言使用习惯、对于网络语言的认可度以及现阶段网络语言存在与发展的见解几方面调研了藏族大学生在藏语网络语言方面的使用习惯和认知度,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结果对于研究藏语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以及后期制定相应的语言规范,合理引导藏语网络语言的发展的政策提供一些前期基础的调研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每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翻译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大都是来自于翻译。因此,需对藏语文翻译的统一、规范、发展等方面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1):28-32
<正>果洛地区丰厚的《格萨尔》文化底蕴,造就了《格萨尔》文化传承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以狮龙宫殿为代表的、遍布于果洛六县的格萨尔纪念宫,就是又一种纪念文化现象。这些纪念宫均以英雄格萨尔王为主线,结合地域传承特色,通过供奉偶像、收集文物、举行活动等方式,来纪念英雄格萨尔王。格萨尔文化的源头——果洛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其中的主人公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塑造的天神之子。在位于三江源地区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