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环保部2014年5月13号至2017年10月21号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的PM 2.5浓度,以及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0月21号前PM 2.5浓度与全年浓度的关系,预测了北京2017年PM 2.5浓度。根据专家提供的北京市2017年9月1号形成较重雾霾的污染气团运行轨迹,比对邢台和北京雾霾气团之间的关系,确认气团为PM 10和PM 2.5而不是SO_2.通过江苏部分不采暖城市在京津冀采暖季时间段(简称采暖季)PM 2.5浓度与非采暖时间段(简称非采暖季)差异对比,可以证明北京已经不受周边城市采暖季燃煤的显著影响,自身也不具有因采暖带来的PM 2.5显著上升的特点。通过济南市部分国控监测点的数据对比,可以证明一般性的散煤燃烧或小散乱污企业的PM 2.5不具有远距离传播的特点,而电厂和钢  相似文献   

2.
口罩释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0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正>雾霾中的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因为PM2.5更容易进入鼻孔,穿过气管,进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也更容易吸附对人体健康有毒有害的物质。大多数对人体有致癌和严重危害的物质富集于PM2.5中。此外,PM2.5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肺中更容易溶解,在人体内与目标细胞相互作用的活性强,因此雾霾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并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为首要污染物,是形成大气灰霾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的基本原理;采用GAMIT软件对5个IGS站进行解算,提取了PWV。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时段内北京有雾霾和无雾霾的时段进行了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空气质量指数(AQI)、PWV与细颗粒物(PM2.5)的时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雾霾生成到消散的各阶段,AQI与ZTD、PM2.5与PWV具有极强的相关性;AQI与ZTD的相关系数在0.53以上,最高达0.93;PM2.5与PWV的相关系数大于0.52,个别时段高达0.93。在无霾情况下,AQI与ZTD、PM2.5与PWV也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83和0.82;但在个别时段,它们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16和0.28。  相似文献   

6.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7.
冬雪 《百科知识》2013,(7):31-33
悬浮颗粒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形成的气溶胶,其粒径范围为0.1~100微米。粒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称PM10。悬浮颗粒物中的PM10和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共计10省区市出现了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污染最严重是京津冀区域。在北京,整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号称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不少地区PM2.5增至700、1000。城市,是现代社会的人类宜居地,但密集出现的雾霾污染,正衍牛为“生态灾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疆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光化学烟雾等现象日益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如何进行PM2.5监测,以及如何进行污染防治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PM2.5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还人类一个空气洁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的效率和稳定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路由器传输模块、数据汇总模块以及上位机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检测雾霾环境下的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浓度信息,引入一种人体肺部PM2.5浓度检测估计模型,估算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的浓度,实现人体可吸人颗粒PM2.5的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说明,相比有线网络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所提模型的检测效率、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2)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M2.5,如何准确测定PM2.5不但是一个科学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对于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光散射法、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以及图像法。本文介绍了图像法监测PM2.5的技术分类,结合目前相关的发明专利,对我国图像法监测PM2.5的发明专利领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单个湿法脱硫设施取消GGH后导致PM2.5粒数暴增,众多火电企业同时采取相同措施导致大气中PM2.5粒数暴增等多重突变导致雾霾大暴发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分析了火电等主要领域雾霾治理的成效、不足和原因,以及相比雾霾大暴发之前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已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大气能见度依然较差的原因。提出需要从雾霾大暴发前后大气环境系统发生的突变来精准地查找雾霾大暴发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只是在雾霾大暴发之后的大气环境系统内部找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差异化原因;也不能把突发性的雾霾大暴发的原因归结到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的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多等方面。在明确2013—2014年雾霾大暴发的根本原因后,提出雾霾治理的十条对策措施,以实现低成本快速精准治霾。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雾霾"、"PM2.5"、"大雾"等字眼频繁的出现在主流媒体上,社会各界对于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已经达到了高点。作为近来最为常见、影响最为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一直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吁治理雾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因此治理雾霾成了各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雾霾的成因出发,进行治理问题的探讨,希望对雾霾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雾霾清新伞     
正近年来,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次出门前,妈妈总要提醒我戴上口罩,但不是所有的口罩都能有效隔离雾霾,而且戴上口罩后,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各类口罩中,过滤效果较明显的是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PM2.5过滤率为47.1%,人们常用的棉布口罩PM2.5过滤  相似文献   

17.
雾霾大清理     
正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形成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我们通常讲的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重度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已成为各大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PM2.5还没有统一的中文名称,不少人对PM2.5的具体含义不甚了解。近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为PM2.5起一个中文名。消息一出,就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对其命名提出建议,也有网友对此举表示质疑,认为给PM2.5取中文名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年末岁初,雾霾又来了。相比于往年,这个冬天除了已经深入人心的"重灾区"北京,还有PM2.5过千的河北石家庄、硫化物爆表的山西临汾、双流机场航班因能见度太低无法起降的四川成都,这些以往在雾霾报道排行榜上不多见的城市也由于污染情况之严重而进入人们视野。此前数年,科学、从严治理的各种举措我们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施行,却始终收效甚微。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的霾都洛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地面站点、遥感和模型数据,对浙江北部杭州、临安、宁波三个典型城市的AOT、PM2.5时空变化以及雾霾发生期间颗粒物的后向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三个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情况较一致,即春夏大于秋冬;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杭州临安宁波。PM2.5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但对PM2.5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之后,AOT与PM2.5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次雾霾事件发生期间3个典型城市AOT与PM2.5颗粒物浓度相关系数均高于0.55。探索了浙江北部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并建立相关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