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工程"三网融合"的实施,昭示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给传媒业界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业界"联姻"等.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学教育发展非常快,相关研究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之一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国际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贺明华 《编辑之友》2015,(2):102-106
附属医院模式是美国新闻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闻教育新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在做中学”.该理论认为:新闻学院应为社区服务;拓展以知识为基础的新闻课程,开展数字与媒介素养教学服务;媒体实验室应引领未来新闻教育改革.为提高我国新闻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学需要改革创新校园媒体,新闻院系需要与社会媒体共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拓展数字素养课程教学范围;聚合全社会资源,设立文理交叉、跨学科、产学研相结合、面向未来创新的媒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陈勤 《新闻传播》2023,(5):79-81
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正面临强烈冲击。本文简要阐述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新闻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重视度低、实践比例较少、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并提出通过健全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调整课程比例、改善实践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等措施以期能够助力提升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新闻学教育发展非常快,相关研究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国际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刘晖 《新闻知识》2012,(9):78-80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新闻传播学教学领域中媒体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探讨了针对新闻学科学生讲授媒体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一个能够有效地讲授该课程的教学模型,最后对该教学模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质性与量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张淑芳 《东南传播》2010,(8):108-109
文章以媒体乱象与"新闻伦理课程之死"为切入点,探讨了新闻伦理课程在教学中遭遇尴尬的原因,并提出以具体情境为依托复活新闻伦理教学的实践精神,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新闻伦理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熊茵 《新闻前哨》2012,(12):102-102
当今时代,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新闻评论的教学和应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媒体新闻评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校新闻评论课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分层的教学方式。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媒体融合,也使得新闻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融媒时代,为了跟上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的步伐,新闻媒介也在不断变革创新性。与此同时,对于新闻教学来说,除了需要考虑到融媒体时代的特征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改变,对于高校的新闻教学也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进行目前新闻媒体的融入。本文将从翻转课堂教学概述、传统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在新闻专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董丹 《视听》2022,(2):176-179
转型期媒介环境巨变,新型采编流程重塑新闻实践教育.理想的新闻教育课程未达成共识,专业细分和媒体融合的矛盾有待解决,新闻就业对口率偏低.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实践和师资三大核心要素着手,在整合学习模式的理念上,注重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与学生参与.同时,要推进学界和业界双向交流,通过实践型教师的常态化参与,...  相似文献   

11.
陈燕 《新闻前哨》2014,(10):69-70
新时期,媒体承担着舆论监督与引导、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民意宣泄与社会平衡的责任,这也对新闻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可从思想武装、课程设置、新闻实践入手,三位一体地构建教学体系,夯实作为媒体未来从业者的新闻学子的媒介责任与职业理念。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课程要求建构起与新闻业界接轨的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要求立足新闻本专业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设置专题以关注媒介融合趋势和变革,阐释中国媒体的特性,分析国外媒体运作的规律、经验、面临的危机及其策略,高度关注新科技给新闻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科中的工科",新闻实践教学在新闻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媒体融合又给新闻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内新闻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文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梳理和总结了目前新闻实践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不足,并以江西师范大学传播人通讯社为例,提出了媒体+社团+课程的"三元驱动"新闻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基于校园媒体"实习场",由社团情感凝聚形成"实践共同体",并连接多种课程组织起"实践支架",达到实现"实战训练"、突破"专业壁垒"、打通"课堂内外"的目的,是一种相对经济、容易实施且有效果保障的校本新闻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在融入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应接地气地与社会广泛接触。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能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要及时更新,促使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促使教师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应开放、共享,应实现校园媒体实践与社会实习融合。校园媒体实践是社会实习的预备期,社会媒体是"真刀真枪"的生态环境,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高校应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有计划地普及、推广、完善校园媒体的运作,实现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形成更加完善、完整的新闻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摄影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读图时代,图片无论是在纸质媒体还是在网络媒体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闻院系的摄影课程要强化实践教学,以达到学生和用人单位(或社会)双赢的局面.因此,我们的办学需要突破定势思维,改变办学理念,从实际出发,把新闻摄影实践教学摆到蘑要位置,这样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都足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能力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其新闻专业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其实践能力的重要参照.但与媒体对新闻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相比.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闻写作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介格局发生变革,新闻编辑工作随之发生变化,要求新闻编辑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具备新的能力.这些变化直接对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提出新的目标.但当前的高校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却存在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与新闻媒体实践脱节;教学实践不足,滞后于实务发展;教学方法单调,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课程改革,有助于为新闻媒体提供优质的新闻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闻职业化的角度出发,结合比较研究以及亲自访谈等方法,审视了新时期新闻本科教育的阙失。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新闻本科教育要以新闻学为本位;提出课程变革需遵循广博性、深入性、经济性和务实性等原则;提出细化专业以提升专业水平的层次;提出引入媒体培训等方法使新闻教育教学直面新闻这一职业。  相似文献   

19.
赵丽平 《传媒》2021,(13):35-37
在传媒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代新闻与传播现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现在,我国传媒业正处于从传统媒体向"四全媒体"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报社也正处于从传统新闻单位向现代媒体机构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分析报社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智宇 《今传媒》2023,(8):143-146
20世纪80年代,学者Spady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育理念,与OBE理念高度契合,二者皆强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媒体融合时代,《融媒体新闻采编》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闻采编人才,因此,探究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从目标起点、目标实施、目标考评三个维度,涉及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寻《融媒体新闻采编》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旨在为该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