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万莉 《科教文汇》2007,(5X):186-186
音色来源于胸声、口咽声和头声。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作为声乐艺术,要创造突破自然声可以塑造各种形象的音色特征。音色的审美受其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同的国度、地域、民族在演唱中也具有特定的音色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音色就不尽相同。演唱过程中音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丰实的音色就不能表现大千世界音响的丰实。  相似文献   

2.
音色来源于胸声、口咽声和头声.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作为声乐艺术,要创造突破自然声可以塑造各种形象的音色特征.音色的审美受其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同的国度、地域、民族在演唱中也具有特定的音色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音色就不尽相同.演唱过程中音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丰实的音色就不能表现大千世界音响的丰实.  相似文献   

3.
张雪莲 《科教文汇》2008,(27):182-182
民族声乐是由传统艺术发展而来的,它源于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与戏曲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某些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民歌演唱艺术的色彩及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  相似文献   

5.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韩瑜 《科技风》2013,(20):212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曲表达和演唱形式,两种唱法在文化定位、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既有共同点,又表现为明显差异性,由此,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做到两者兼顾,实现共同提高,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樊凤龙 《科教文汇》2008,(25):197-197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的宝贵遗产。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的几种技法和教学的具体七个阶段,并指出教师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师的声乐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培养合格的声乐教育人才。因此,要想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把握住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特色,重视"中西互补",注重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能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具有师范性、综合性、多样性、方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及民族性等特色。因此,高师声乐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缺乏师范特色的教学现状,从强化理论教学,注重声乐知识的多元化培养,突破唱法局限,加强艺术实践,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地发挥民族声乐教学对声乐师资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芳 《科教文汇》2008,(20):162-162
美声唱法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几十年中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和声乐教学科研方面所做的借鉴。总体来看,美声唱法的传入改变了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从经验总结式教学转为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正规系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曲凯 《今日科苑》2006,(4):I0014-I0014
声韵,作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民族声乐发生和发晨的历史。声韵是中国特色暨民族民唱法的重要标志。声韵的根本基础在于语言。声韵是语言声音标准化、艺术化的台阶。尊重利用好声韵学规律,是搞好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民族艺术的必由之路。因此,进一步研究声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美学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与应用价值。一、声韵的形成演化流程及作用声乐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声音艺术。在声乐艺术中,语言因素是第一位的。语言的产生肯定是早于声乐的;而且,语音的本身就具有音乐的性质。一首歌曲的形成,一般是先有歌词,然后才写曲;其明确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歌词来表达的;曲子、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唱腔艺术以民族性、科学性的一面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千人一声"、"中国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现象的出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声训练体系,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在几十年中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和声乐教学科研方面所做的借鉴。总体来看,美声唱法的传入改变了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从经验总结式教学转为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正规系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王晓 《科教文汇》2008,(23):262-262
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唱腔艺术以民族性、科学性的一面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本文就“千人一声”、“中国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现象的出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雪敏 《科教文汇》2008,(25):266-266
唐代歌伎以炉火纯青的歌唱造诣,推动和发展了唐朝声乐艺术。使唐朝声乐在唐朝音乐中独领风骚。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师晖 《科教文汇》2014,(20):112-112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华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在时代不断变迁和世界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表现出了结合民族语言、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民族声乐“灵秀生动、气韵不凡”的意境美。文章通过以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现代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融入中国民族声乐之中,既是民族声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其发展之必然趋势。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声乐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在现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唱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千人一声",就是"民族唱法缺乏个性",认为都是模式化的演唱。针对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通过对民族风格歌曲与声音形象的塑造来分析,提出了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确定声音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科教文汇》2015,(4):156-157
吴碧霞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演唱的歌曲都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纳塔利·德赛同样也被誉为20世纪末的“声音奇迹”,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歌唱家在演绎这首《声乐协奏曲》时,也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与音响效果。通过对吴碧霞与德赛演唱的这首《声乐协奏曲》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声乐发展的前景,并对两种风格的演唱进行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吕淼 《科教文汇》2013,(20):112-113
声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演唱者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需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其中,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因此,合理地运用歌唱心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分析和学习能力,并把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注重舞台表演的实践作为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必经之路,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增强演唱信心、丰富演唱经验,发挥心理活动的积极作用,并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培养演唱的能力和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