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4月8日,专程从北京赶回洛阳参加《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原副主任、著名记者纪希晨,应家乡伊川县委宣传部邀请,在县内举行了一场生动的新闻讲座。1922年出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纪希晨,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战地记者到1982年离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战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新闻网"洛阳一记者采访时被打被拘禁长达8小时"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报道称,"10月18日,洛阳一媒体记者因拍摄社会新闻被警方带上手铐、限制人身自由长达8个多小时,身上多处受伤。"随后,针对媒体"洛阳警察围殴记者,非法拘  相似文献   

3.
1991年来,洛阳市首起新闻官司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决。至此,围绕《青运会引起的思索》(以下简称《思索》)一文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诉讼,终于以《洛阳日报》两记者和洛阳日报社胜诉而划上了句号。告记者、打新闻官司是近年“时髦”的社会现象。透过这一现象,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在人们心头萦绕:什么是侵害名誉权?公民和法人怎样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新闻单位(记者)怎样才能走出“笔墨官司”的困扰?洛阳市首起新闻官司前后,或许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丁四川 《青年记者》2009,(21):19-20
最近,中国新闻网“洛阳一记者采访时被打被拘禁长达8小时”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报道称,“10月18日,洛阳一媒体记者因拍摄社会新闻被警方带上手铐、限制人身自由长达8个多小时,身上多处受伤。”  相似文献   

5.
打开今年第7期《新闻爱好者》,看到《学海苦舟——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建国》一文,我感情的心弦再一次被重重拨动了:人们也许只为他自学成才的事迹所感动,却不知他热情扶植年轻的新闻爱好者的感人事迹。和王老师相识是在1991年,洛阳师专的新闻讲座上。当时,我正在校团委通讯组搞宣传工作。他热情鼓励我和另外几位“新闻迷”多写稿,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0日、11日,《洛阳晚报》分别以整版篇幅刊登《“浪子”联系记者回洛自首纪实》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该文说的是洛阳市民韩某,13年前杀人后畏罪潜逃。当时,他协迫不明真相的妻子四处流浪,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中下旬,在解放军报周涛副总编的带领下,记者部在辽宁辽阳和河南洛阳组织了一次新闻会战(简称“会战”),10名记者用10天时间采写了10篇较有分量的深度报道,其中8篇工作通讯在一版刊出,两个整版的重头稿件在专题新闻版刊出,形成一组广受好评的《火热军营——记者感悟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成为本报去年中心工作宣传的一大亮点。现摘发其中5名记者的采写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洛阳电视台在《洛阳新闻》节目中开办了《热线新闻》专栏,以“说说看看咱洛阳”为题进行宣传报道。今年2月份,在洛阳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看到这个栏目报道的内容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1月8日,市委书记郭国三在一次新闻单位编辑、记者参加的会议上提出:新闻单位要紧密配合市委工作,及时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会后,洛阳电视台在《洛阳新闻》节目中,开设《热线新闻》栏目,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洛阳市“脏、乱、差”回潮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宣传报道。他们先后抓拍、抢拍、偷拍了一些暴露市区个别地段摊贩占道、交通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不文明现象,同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四日,《河南日报》部分驻站记者一九九六年度新闻业务研讨会在漯河市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本报驻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焦作、中原油田、濮阳、商丘、南  相似文献   

14.
这是记者经历过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采访。2000年元月26日下午6时许,编辑部接到一位自称是洛阳铁路分局某单位职工的求助电话,反映家住河南灵宝市郊的表姐——郑州某高校的大学生张晓红,在1994年5月临近毕业时,突然失踪,从此杳无音信。至今已近6年。几天前,家里突然接到一封张晓红的来信,但这封不足300字的短信里没有一句能看懂的话。  相似文献   

15.
“心里永远装着读者”,“记者只有沉下去,新闻才能浮上来”。这是洛阳广播电视报记者部主任尚勋兴信奉的格言。1995年,《洛阳广播电视报》开办了《社会传真》版,一个叫“洛声热线”的栏目应运而生。作为记者的尚勋兴以“洛声”为笔名,主持了百余期“洛声热线”,把笔触的着力点定位在“关注民生百态,体察百姓生活”上。百姓的喜怒哀乐,事无巨细,从“存自行车多收1毛钱”到“宰人的看车者被‘炒鱿鱼’”,从“摩托车头盔在存车处丢失”到“失主获赔”,从“南苑路22个窨井盖张口”到“闭口”。他请公安局局长协商摩托车头盔在…  相似文献   

16.
艾长青同志(原名艾石安,又名艾柏)是:四川省奉节县人,1915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政治部干事,绥德抗战报、晋绥日报记者,新华社吕梁分社前线记者组长,新洛阳报编辑主任,南京新华日报采编科长。全国解放后,任新华社南京分社采编主任、社长,华东总分社采编主任,天津分社副社长、社长,河北分社社长等职。1966年春调  相似文献   

17.
勇于去发现     
听说今年元旦,我们乡要组织规模空前的集体婚礼,老早我就憋着股劲,想到时写出点东西。我家离乡政府较远,头天下午,我就赶到了乡里。晚上才听说,洛阳报社、电台及电视台的记者明天要来现场采访,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冷水泼头,在有正式记者参与的场合,我一个小通讯员能有戏唱吗? 果真,第二天集体婚礼还未开始,洛阳新闻单位的几名记者都已赶到。怎么办?若同记者们抢新闻,简直是班门弄斧;(?)就这样空手而回,却又不甘心,想看看“形势”再说。  相似文献   

18.
(一)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皖南事变,国际新闻社被国民党勒令封闭,我从重庆经洛阳和西安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辗转到达延安,被分配到解放日报社采访通讯科担任编辑、记者。当时,采通科的编辑记者总共不到十人,科长是郁文同志,后来他调到《晋绥日报》,杨永直同志调来当科长。我在采通科以编辑工作为主,处理一部分读者和少数通讯员的来稿,兼作采访工作。那时,县、区、乡通讯员很少。夏天,洪水暴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王建国被选送研究生院洛阳广播电台青年记者王建国,被人民日报函授部选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修。这是我省409名学员中唯一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学  相似文献   

20.
回忆三十多年来的记者采访生活,使我深感提高记者本身的政治素质,学会从全局观点、政策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重要。一九五○年二月间,宜洛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伤亡二百多人,当时的省府领导人为此还受到记过处分。那时,我在新华社洛阳支社当记者,领导派我去采访,这对于我这到新闻岗位才一年的新战士来说,深感担子沉重。我既没经历过这样的事件,而且对煤矿生产又不懂,所以赶到煤矿后,不知从何问起。当时同去采访的还有从北京来的几家报纸记者,座谈会上,听到同行们提的问题,都是自己想也未曾想的,感到人家有水平,会分析。回到社里,我如实向领导上汇报了采访的情况,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