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画家的故事     
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听谁讲过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每天他都在集市上当众作画卖钱,当然也赢得许多奉承与赞扬。一日作画,旁观的人群中有个外乡人直率地向他指出画中的不足。画家不悦,反讥外乡人不懂装懂,言来语去竟争辩起来。在众人怂恿之下,两人相约当众比画:集市中央的戏台一分为二,以布幔相隔,布帘相遮,在迎面墙壁上各作一幅画,翌日当众揭晓分高低。两位对手遂挑灯夜画,且秘而不宣。转天,集市上人山人海,人们都来观看画家与外乡人之间的比赛。相隔的布幔拉开了,布帘的后面是两位对手彻夜精心绘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郭英剑 《寻根》2002,(1):38-41
费城(Philadelphia)是一座老城。我存美国结识了一位画家朋友,他有一幅油画给我印象很深。他画的是费城,标题是“我爱费城”。他80年代中期从北京赴美,至今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六七年了。他一直在费城居住着,自然对费城充满了感情。  相似文献   

3.
在仰光市的繁华地区,有一处专门提供画家们展示风采的地方,名叫“人间画廊”。1995年10月10日至19日缅甸画家吴佐温在此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大小作品共121幅,其中有大张水彩画(15×20英寸)29幅,中型水彩画(12×18英寸)26幅,小张画(10×15英寸)66幅。吴佐温是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艺术家。然而对待艺术,他却是十分敬业、勤奋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要求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绘画艺术,提高自己的技艺,他曾于1964年到中国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中文,然后转到中国美术最高…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年画家崔培鲁先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卓有成就.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引人瞩目.1985年他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又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行画展.美国维吉尼亚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代表作《墨葡萄》.1989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幅国画《葡萄图》与《牡丹图》.崔培鲁生长在盛产葡萄的鲁南山乡,以画葡萄见长,素有“崔葡萄”之雅称.中国画史上,宋末元初的僧侣画家温日观即以画葡萄而得名,被誉为“温葡萄”.据传温僧作画,先是一气横扫一粗枝,上添细枝和藤蔓,再用柔笔泼浓淡不同的墨叶,画果  相似文献   

5.
1994年4月,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国画家汪易杨先生应邀跨进了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座美丽的庄园,受到了澳国现代派画家约翰·奥尔森先生的热情欢迎。他们要进行一项惊人的创造,用各自的画笔,以对这座庄园风景的写意理解合作作画。一次大胆的尝试,──两位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著名画家在一块画板上共同作画。记者艾娜贝尔·迪恩在现场亲眼目睹到这一幅名作的诞生。约翰·奥尔森开门见山地说:“澳大利亚像一个哪儿也漂不出去的褐色木筏。你们看,眼前的风景活像一块调色板。”随即,他首先画了一条横线代表远山,接着画个椭圆形水塘,然后…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7.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昆丁·马西斯(Quentin Massys,约1466—1530)是弗兰德斯艺术家,安德卫普画派的第一位重要画家。他原在故乡卢万学习铁匠技艺,据说是与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开始恋爱后,才转而学画的,因为他所爱的这个女子认为绘画才是一种更为浪漫的职业。1491年,马西斯从家乡去安德卫普,加入画家行会,一直待在安德卫普,直至去世。马西斯一生创作颇丰,早期作品中有两幅描绘圣母和圣子的画,  相似文献   

9.
一天晚上,法国画家米莱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 “这幅画糟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莱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米莱顿时羞愧难言,赶紧从橱窗前逃走了。米莱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只是为了挣钱吃饭才画这种裸体画的。他回到家中,痛苦地  相似文献   

10.
1889年,年轻的美国艺术家柴德尔·哈桑姆搬进了巴黎的一间刚刚腾空的画室。据看管人讲,这里原先居住的是一个“疯子画家”。这个画家留下的几幅画使哈桑姆印象颇深,“其画风之文雅、流畅非常人可以想象”。他发现此人与他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位画家就是雷诺阿。他俩的作品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魅力:他们不仅仅画出日落或花朵,而是要把那瞬间的氛围,把日落及花朵在画家心中所引起的那种情感表现在画布上。哈桑姆曾说过他要用光感和气氛来渲染效果。他和雷诺阿同为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尽管哈桑姆本人从来不这样认…  相似文献   

11.
所有佛罗伦萨人,确切地说,所有意大利人,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位旷世奇才。他是第一个把人物肖像画得既栩栩如生,同时又美丽动人的大画家。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促使富商焦孔多委托他为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莫娜丽萨(也叫“拉焦孔达”)画一幅肖像画。  相似文献   

12.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13.
范瑞华是我国当代宝居于香港的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艺术理论家。他在从事中国画研究与实践的40余年中,以坚韧不拨的求索精神,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和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精彩的表演 1806年,在江户(今东京)音羽的护国寺庙会上,有各种表演,供香客游人观赏。其中有一项精彩表演轰动一时,使观者大开眼界。一位画家当众在一块足有一百二十张榻榻咪(日本人屋内铺的草席)大小的布上画了个达磨像。画家用的是“曲画”的画法。所谓曲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艺,画家倒着横画,不用画笔而用手指或树枝作画。人们只知道做这精彩表演的叫足和斋,其实足和斋不过是他用过的一个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他身怀这曲画的绝技,能画巨幅的佛像和山水花鸟。以前也曾在一百张榻榻咪大小的布上画过佛像等,人称一绝。江户幕府的将军德川家齐久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16.
我无论如何不能把这几幅老老苍苍的竹根画与眼前瘦骨焕峋、用他自己的话说“象一个生产队长”的中年汉子联系起来,所谓“人不可貌相”说得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吧。一聊起他的画,乍看显得木油的他立刻神彩飞扬,口若悬河,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叫方增威,号:黄山一支竹。他有满身的头衔: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徽州区文化局局长、区文联和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他还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艺术人才协会会员、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会员、新安画派研究会理事。原来,他是个当文化局长的画家,或者说,是个会画画的文化局长。徽州人…  相似文献   

17.
蓬生 《世界文化》2011,(4):20-21
美国曾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诞生于1894年,在著名的国立美术学院接受正规训练后,选择了一条通俗艺术或者说是实用艺术的道路,终生几乎都在为杂志创作封面画,以至于在漫长的岁月里,被一些经典画家所不屑与排斥。  相似文献   

18.
谈《秦皇征战图》的艺术成就冯立深秋。雨雾中我来到张义潜先生寓所观画。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使我对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勤奋笔耕的精神至为感佩。在史的海洋里,他努力开拓中国历史人物画的新境界,展示民族艺术的审美思想。《秦皇征战图》这幅巨作,就是典型的代表。这...  相似文献   

19.
借着封二这幅画,我们得以窥视画家的工作室。画中的帘子已经拉向一边,我们可以观看画家静静地作画。他正坐在画架前面,看着沐浴在阳光中的模特儿。从窗口透入的阳光由于被帘子挡住,所以无法看见。帘子前面的阴影里有一把暗红色的椅子,而在明亮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丝绸织物和天鹅绒,还有一个石膏面具和几本书,这些都是画家工作室里的物件。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一个镀金的枝形吊灯使室内的装饰具有节日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志贺直哉先生与“摘花花神”刘艳萍编译志贺直哉先生晚年一直深爱一幅《摘花花神》的名画。在他的客厅里挂着梅原龙三郎、安井曾太郎、板本繁二郎等画家的画,而在先生座椅对面醒目的位置上却挂的是这幅《摘花花神》,而且先生后期住院时还把它带到了病房。这幅复制完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