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到写作不久,因此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到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训练,很多老师都会形成一种误区:要么包办完成,精批细改;要么大笔一挥,批上日期就行了。同时作文本一发下来,学生也不会怎么看重老师的批改,久而久之,写作就形成了一种形式。其实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写作效果的检验,也是写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作文批改不是作文教学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的批改的质量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高低,怎样通过个性化的批改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不愿意看了。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就无人问津了。教师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刘晓琦 《山东教育》2002,(17):32-32
学生写完作文后,会期待着老师的评价,也会格外注重老师评语的内容。假如每篇作文后都是内容、结构、题材、立意都相同的评语,会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冷冰冰的。时间一长,学生看厌了,就会觉得不过是例行公事,无什么新鲜东西。发下作文来,随后一扬,丢进课桌,老师辛苦写就的批语就会白费了。因此老师不能只按常规批改方式批改作文,要在批改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真实情感,注意学生的个性所在,不仅在眉批时注出来,最好在总批时再特别点出来给予肯定。如我…  相似文献   

4.
作文批改的惯例,一般都是老师精心批改。一篇作文不光有总批,还有眉批。甚至对篇中的字、词、句、标点也作精心的筛减,花去了很多时间。但发下去之后。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下次作文依然我行我素。这种传统的批改方法,对老师来说是吃力不讨好,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媚 《教师》2012,(9):62-63
批改作文对于小学老师来讲,可谓是一件眼花缭乱的工作。有时候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些学生看过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以后,直接把批改后的作文放在了一边。导致老师批改的作文起不到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写作水平的作用。互批作文有利于让学生学习同伴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但却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的批改符号,仅仅关注老师给出的分数。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应从大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如内容的完整性、观点表达是否到位、整体意思表达及卷面情况,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辨明优劣。二、作文批改要精泛批结合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如人称混乱、时态不一致、要点不全、汉式英语等。据此,本人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把学生作文中存在  相似文献   

7.
刘日平 《教师》2014,(18):24-24
正作文批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并且常常是"吃了力却不讨好"。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批改语,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把作文的"批"和"改"全由自己一个人揽下来,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  相似文献   

8.
李玉军 《教师》2010,(3):74-74
在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学生要有观察、积累、练笔、修改的兴趣,作文成型后,老师的批改也很重要,因为学生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从这点上说,做好作文批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如何上好作文课,尤其是作文批改课,一直是许多盲校教师的难题。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由于低视力学生使用大字作文本,老师写的汉字评语,学生要很费劲地去识别;全盲生用盲文,纸上几乎没有间隙,老师批改时难以插入批注文字。用上电脑后,全盲生和低视力学生都方便了很多,在电脑软件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屏幕上任意挥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变作文批改“老师改半天,学生翻一翻”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吸收学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并逐渐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和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展 《考试周刊》2011,(66):47-47
作文批改的方法共有三种:老师批阅、学生互评、自批。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老师批阅,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了解学生的文字功底、文学功底。通过批语我们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学业和思想上的交流.确实好处很多。其实,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尝试学生互评的作文批改方法,它也有很多妙处。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批改。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写作轻批改、重打分少批改、重点评懒修改的现象,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有极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福建教育》2008,(4):26-28
很多语文教师都习惯于对每篇作文作精批细改,以致累得头昏眼花,但成效却不尽人意。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主编张化万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批改方法,不但让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任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修改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什么样的作文批改方法能够这样一举两得?张化万老师是如何批改、评价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改变作文批改由老师一手操办的传统观念,邀请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实战中形成作文批改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19.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的评价.定位于老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项的评改活动.老师的批改往往是一家之言.没有顾及学生,学生只能顺应老师的评价与批改.效仿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习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在作文评价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现加以总结与大家交流。一.层次化衡量——习作成长的土壤 二、互动化批阅——习作成长的阳光三、人性化评语——习作成长的雨露四、多元化展示——习作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焦松周 《考试周刊》2013,(42):46-46
<正>一、高中作文批改的问题1.作文批改未达到批判的目的。对于认知水平一般的小学、初中作文,似乎很多教师还游刃有余,但在高中作文的批改中却碰到了诸多问题。老师用了大量时间阅读,并在作文批改上花费了很大精力,可是收效甚微。教师为什么要那样改,批改得对不对,从批改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他们很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