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周建 《考试周刊》2010,(52):61-61
课堂是一片"动感地带",流淌着生命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课堂也是一片"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课堂还应该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充满生命力,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想打造"形散而神不散"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切实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放"与"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陆佳华 《辅导员》2010,(13):109-109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常规性的行为倾向。新理念下呈现的新型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灵动而又稳定、常规"的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常规。我们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教"达到不要"教",由"讲解"转为"点拨",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3.
孙雪艳 《成才之路》2010,(28):37-37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合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转化为"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合作与交流中,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享知识、方法,交流情感、提升理念,实现共识、共享和共进。但我们的课堂虽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增加了,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却没有达到期望的"高效",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来反思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感知阅读以往的高中阅读教学不太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更多关注的是在课堂中如何将知识点讲透、讲到位,课堂上学生只能是"专心听"、"专心记",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学习效率不高。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了解材料信息,那就必须让学生对材料有直观了解,能掌握认识材料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荆艳芬 《考试周刊》2011,(26):143-145
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课堂教学,而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氛围,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良好语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要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连续四期专题热议"学案教学走向何方",这无疑是抓住了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让我们一线教师对学案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学案风行起来,课堂上教师的活动量降了下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时空大为提升,课堂有精讲多学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学习的确有其较为积极的价值。 不过对于学案,笔者仍有几点担忧:第一,学案学习会固化课堂。以学案学习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几乎大同小异,每一堂课学生都是按一样的步调学习,没有丝毫的"悬念"可以期待,久之,学生已经很清楚学习的"套路",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学习的效益大打折扣第二,学案学习会助长惰性、以学案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会相对依赖市面上、网络上能找寻到的各种教辅资料,但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把握能力就有可能在这种"依赖"中丧失了。  相似文献   

8.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在乐中求知,在趣中探索,既觉得主动扎实,又觉得轻松快乐,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智慧。语文课更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课堂,学生一旦喜欢上它,学习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修养和艺术魅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是当代课堂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当好"导演",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演"。  相似文献   

10.
吴畅 《语文天地》2011,(11):18-19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重视"沟通"与"合作",重视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是让人可以呼吸的"氧气",不但可以让人们生活更有激情,而且能让人们充满生命力!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这方面,多媒体的介入,较好地使音乐教学全方位地体现了学科特色,让学生从"静静"地学习的"静态课堂"学习转变为"动态课堂"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海林 《物理教师》2011,32(4):17-18,20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与实施,教育新理念"减负增效提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深入每个教学过程中,而聚焦课堂、立足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我们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着力推行"教学一体化案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良性的师生互动,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交流探讨,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相反,如果整个课堂"万马齐喑",教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即使水平再高,也难免"曲高和寡",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生成,倡导生成性教学。因而,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生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高效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要不要教的问题。比如现在叫得最响的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具体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5—10分钟",教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要站在课堂的角落里。很显然,这几乎是要取消教师的教了。难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真的不该教了?所谓教学,本就包涵着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教,则此种教学,实际上是自学而不是教学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会自觉地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求活",将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舞台。而"俏皮话"(幽默、歇后语、俗语、漫画……)以其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能将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百草园"。而巧用"俏皮话"对于充实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