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崇福 《山东教育》2008,(12):27-28
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行款书写等方面。这样的评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可谓目中无“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要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均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文与做人统一"是叶圣陶先生反复论述和一生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追求生活的充实,培养美好的情感;写诚实的话,做真诚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终身受用的本领。不仅可以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也能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扭转学生怕写作文、写俗套作文的不良局面,努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作文与做人的有机统一,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紧扣一个"新"字,优化作文教学环节,以创新训练为主线,多教学生作"新"文章,真正让创新成为作文教学的"落锤点"。一、储新料:  相似文献   

5.
快快乐乐教语文,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目标;快快乐乐学作文是所有学生的心愿。在作文教学中,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大多公式化、模式化,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改必须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评改中,渗透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不仅提高写作水平,也享受到人情味的陶冶。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衡量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把尺子 ,同时 ,也应该是衡量人文精神积淀和创造能力的一把尺子。学习作文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 ,也是人的形成过程。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他们学做人。因此 ,作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重要任务 ,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言为心声”。但是 ,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总是偏重于作文表达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为学生学习了写作方法 (或通过读…  相似文献   

7.
简迎春 《快乐阅读》2011,(21):158-1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综合工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想就几年来的作文探索,就"制约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的训练""作文的批改"三方面谈点个人的浅见:①研究并解决"制约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素,为学生写好作文扫平障碍;②作文如做人,要想写好作文,先要做好"人";③在作文批改上,实行"师生齐动手,大家一起来",把批改标准下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壁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人“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勇于并善于创造性地写作 ,并通过创造性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是贯穿在李镇西的作文教学中的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从李镇西在近著《从批判走向建设》中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所作的总结性的描述可以看出 ,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与做人必须统一的教诲 ,把作文视为做人的真实表现和促进做人的有力手段。他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 ,对于“做人—作文”教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无疑是一个极有启示意义的范例。“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可以说是李镇西作文教…  相似文献   

11.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 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 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 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与做人     
曹金霞 《小学生》2012,(10):15-15
<正>作文教学必须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叶圣陶先生说:"文当然是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做人,乃是人生的首要一课。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一手抓作文能力的培养,一手抓道德的熏陶,教育学生"作文与做人",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的做法是:一、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产物。作文的大量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28):39-4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总是令人担忧。作文如做人,但很多老师教学时只重外在的"文"本身,"人文分离",忽视学生内在需要和情感的表达,学生兴趣不高,能力提升力度不大。习作教学要能够把"人文"结合起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作文的人格,重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习作的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李惠珠 《云南教育》2002,(10):40-41
“做人———作文”教材实验是在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柳斌等同志的指导下,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课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做人·作文》是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这套独立的作文教材,是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据,以“做人—作文”的教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参考编写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适应21世纪教育形势需要的创造型教材。“做人—作文”鲜明地提出了作文要以培养学生做人为主,“为做人而作文…  相似文献   

15.
曹虎生 《语文天地》2012,(22):62-63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初中生在作文时,往往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命题、提供题材,学生照葫芦画瓢,结果造成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从小学到初中,似乎很少重视“人本”,短视和功利性(主要是应试的压力),使师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追溯作文”盛行不衰。为文而文,使作文与人格分离;为文造情,使作文的心理畸形。作文教学要重视“人本”,作文健康不得不讲!那么,怎样才算作文健康呢?一、人格要健康1.作文要具有诚实性。“做真人,说真话”,这是做人作文的准则。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说漂亮话。世纪老人巴金一生追求真理,抒写真情,晚年创作的《随想录》,可谓是“说真话”的典范。作文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与做人     
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大多注重的是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急于求成,功利成分较多.很少从学生的生活思想方面特别是做人方面给予指导。文章归文章,人归人。甚至有的人提出作文与做人还是不宜结合评价,认为人虽然不好,但文章写得有水平,值得学习。“文”“人”可以不一、“才”“德”可以分离。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作文教学的重点自然是放在如何做好“表面文章”了。以致学生作文审题困难,立意过于一般,真情实感缺乏,抄袭套题现象严重。出现了在中考和高考中,许多同学为了取悦评卷老师竞胡编乱造,更有甚者将活生生的家人写成“父母双亡”。其实,作文与做人是相一致的,教学生作文应该先从教学生做人开始。我在近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从“作文如做人”、“作文先做人”、“做真人写真文”、“作文中做人”等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