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文眼闪光     
李彩英 《考试周刊》2011,(20):41-42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高效课堂的今天,要提高课堂效率,教给学生"鱼"与"渔",让学生不仅能挖到金子,而且能学到挖金子的方法,以达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低效费时费力的方法,解决目前教学领域中有效的教学学时与不断增长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课程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许多教师都觉得口语交际课并不好上,他们对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心存困惑,对一些现象感到棘手。通过观察总结,我发现在教学实践的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多为"教学手段单一,教师指导浮光掠影,不着边际",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则是"启而不发,默不作声或词不达意"。  相似文献   

3.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这是作为老师经常听到的一段话。的确,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担负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听、说、读、写"乃语文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努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花花 《教师》2010,(29):76-76
朗读水平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既不会读,而且在课堂上也不想读,不愿读。尤其是语文成绩较差的同学更是读不对、读不通;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则感觉语文似乎就是读、讲、听、写,教学形式单调,因此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尽管教师上课激情四溢,但学生仍无动于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朗读指导,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实行"精讲博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删繁就简精讲课文,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更多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读"课外书",在博读中积淀知识。"精讲博读"主要要做到"四精",即内容精、步骤精、方法精、语言精。构建五种课型即预习课、精讲课、交流展示课、美读欣赏课、检查反馈课五种课型。同时进行博读拓展,经典诵读等,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要不要教的问题。比如现在叫得最响的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具体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5—10分钟",教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要站在课堂的角落里。很显然,这几乎是要取消教师的教了。难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真的不该教了?所谓教学,本就包涵着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教,则此种教学,实际上是自学而不是教学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课堂"意外",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处理这些"意外",就要加强教学积累,即加强自身文学积淀、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语文教学中读是关键。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读",尤其是在中学,认为读只是在小学低年级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读"。如何指导学生去读,已成了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吴四娟 《学周刊C版》2011,(3):111-112
【背景】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然后在听课老师的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语文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的美在哪里闪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效率离不开教师的备课。备课是实现课堂"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语文"常态课",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障碍;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的"新、潮、怪"的"奇态课",也让学生云里雾里。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一、立足文本语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课堂的精髓在于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要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课改要求我们为了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实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主体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势利导,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状况,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每堂语文课都成为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但又有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听和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而表达是吸收的深化,是对吸收的检验。听读说写都有思想内容,都有表达方法技巧问题,都是以教材为依凭,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可是,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将每周语文课时划分为阅读课、重点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课、重点培养写作能力在强调听说之后,又增加听的课和说的课,听说读写各自为战,结果势必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6.
刘艳芳 《教师》2011,(28):56-56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只讲只听式"的教学模式。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求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7.
李桂花 《考试周刊》2010,(48):50-50
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训练好"外功"。具体做法是:课前读美文,让听读变成一种享受;课后写日记,让写作变成一种习惯;共同编"教材",让写错别字变成一段历史;组织辩论、演讲赛,让能说会道变成现实;改革作业内容,让语文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儿童立场"应该是语文教学坚守的价值取向,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儿童立场在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足。作者以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心"、"眼睛"和"耳朵"去关照课堂,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走向神圣的教育殿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上的表演就是将课文中的可供表演的素材经过加工、改编,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教学形式。他属于语文活动课的一种,我一直对他"钟爱有加",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够体现教改精神的课型。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来辅助教学,而且一直感觉良好,直到我在执教《背影》后。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高中新课改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