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白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设计工作的行列里,作为这个行业3年的从业者来说,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的热爱和痴迷,自从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兴盛-火爆-衰退的几个阶段。 98年底我在卓越网,当时的网站追求的只是访问量和知名度,对于其它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99年互联网行业开始在国内火爆繁荣,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网页设计人员可以说是最抢手的人,当时制作加编辑就可以建立一个所谓的网络公司。2000年随着网络大潮的消退,很多网络公司纷纷下马倒闭,这个时候,我选择了自己创业。和朋友们一起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CNNIC公布了最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步入2001年门槛之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250万。经济学界认为,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着一个独特的2000万现象,当某一待业一旦规模用户数达到2000万以上就开始步入飞跃发展阶段,这在彩电、冰箱、空调、汽车等行业无一例外。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2000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关口与门槛,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的网民已经2250万,那么依据这一2000万现象,互联网业2001年会怎样发展,会不会发生质的突变?新年伊始,所有关心互联网发展的人正拭目以待,从本次调查数据与以往数据的比较分析中,或可初窥端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据《网络世界报》2000年2月28日报道:近10年来,互联网用户每年以800%~100%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1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到2亿,预计到2003年可达10亿。据《解放日报》报道:中国网民到2000年5月已达到1540万,居世界第五位。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对2009年的互联网行业形势做预测,往往都是不大靠谱的事情,事情的发展,一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变数很多。以下只是我个人感觉可能出现的一些迹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封面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致辞:今年是互联网成熟的20周年,2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但互联网的影响,在这20年里面已经影响了方方面面,甚至颠覆各个产业,同时1994年也是广播科学研究院成立,同样也经历了20周年,在6年后的2000年,成立了互联网技术研究所,仅隔一年2001年就举办了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顺应互联网潮流,针对广电领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合趋势,为大数据、OTT、云计算、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热点关键词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黄澄清 《传媒》2008,(9):60-61
进入2008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捷报频传: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和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世界第一;8月.奥运媒体竞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大放异彩。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行业似乎已经“春去存又回”.但几乎就在同时,马云、马化腾等中国互联网的重量级人物却纷纷向业界发出警告——“互联网要准备过冬”。 互联网究竟要“迎春”还是“过冬”?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本期《新兴传媒》选择了三位不同身份的人对此做出回答: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中国互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身在江湖、冷暖自知的博客网董事长兼CEO方兴东,互联网“水文”的观测者、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芳。当然,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和速度迎接这个季节。  相似文献   

7.
占悦 《新闻实践》2014,(11):29-30
杨伟庆/艾瑞咨询集团总裁中国经济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站在这个时代风口上的互联网,在融合间获得的机会与未来的预期是我今天分享的重点。站在时代风口上的互联网雷军在小米成功之后,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要做风口的猪。最近小米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金。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7日-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是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盛会,主题:新机遇、新挑战、新领袖。在两天时间内,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将云集北京,共同讨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祎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理以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给我感觉,或者说中国创新的环境相比一两年前成熟了很多。"动点科技主编卢刚在"2012CHINABANG互联网创新年会暨颁奖典礼"的开幕词上说到。确实,2011年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就像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1.
张婧 《新闻窗》2015,(3):46-47
2015年3月26日,腾讯公司的掌门人马化腾到广州参加"2015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时对"互联网+"有这样一番理解,他说:"‘互联网+’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有行业都会拥抱这样的机遇;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我非常想借此机会呼吁所有行业关注互联网应用。中国提出‘互联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6.5亿的互联网用户,其中5.6亿是手机上网用户,全球首屈一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相似文献   

12.
十五年前,在计算机向互联网时代转变的时代,《互联网周刊》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现在互联网已经普及了,我愿意用另外一个口号来展示我对互联网未来的期待,我认为"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意思是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取决于各行各业连接起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论丛》2005,(4):5-7
2000年以来,我馆在武汉市政府、市文化局的领导下,坚持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服务效益。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公共图书馆”,2004年被授予省级“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江汉区“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将我馆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08年以来大事不断,除年初的雪灾、五月份的地震外,八月份的北京奥运以及九月份的全球经济危机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也喜忧参半。借助奥运机会,互联网成功地提升了自身的媒体价值,同时也促进网络广告、移动增值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的影响随之开始显现,并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深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将面临新的大考。但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不同的是,经过10年磨练的中国互联网已经拥有30余家分布各细分行业的上市企业,发展出以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众多盈利模式,同时在3亿中国网民的强力支撑下,我们有理由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2012年的低谷洗牌之后,2013年开始,PC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将迎来大规模的行业整合机会。预计在201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及资本市场将逐步回暖,PC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行业整合将开始加速。到2014年,经过两年低谷期生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网络传播》2010,(3):15-15
“我记得互联网刚诞生的时候,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个革命指生产力的革命,一个生活、消费、服务、经济,涉及方方面面的革命,但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了以后,许多人说互联网不是一场革命,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现在可能大家重新对互联网有一个认识,就是互联网仍然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也是生产力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你是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网民的?王晓辉:1997年我在新华社伦敦分社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当时只是偶尔查阅一下新闻,出于好奇去了两次聊天室,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网民。如果说与互联网结缘,应该是在2003年,我来中华网工作。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8.
弃“纸”从“网” 记者:我们知道您是媒体出身,1995年进入互联网领域,先后在《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主持互联网研究专栏,曾经担任《互联网周刊》总编等职务,也出版过很多部研究专著,后来为什么放弃传统媒体行业转战互联网新媒体?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同事告诉我们,这个产品如果需要100美元,中国人用10美元就造出来了,我就会跟我的团队说,有竞争是好事” 克里斯·安德森不仅是互联网世界的先知,同时也是个中国通。1977年到2000年,作为《经济学人》杂志的雇员,他在北京工作三年,他的孩子也出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冲击不仅让圈内的人着急,最近动辄大谈互联网思维的周鸿祎也对此表示出了"关心",他说,"今天很多传统的报纸和杂志,无论收入还是读者量,都在下降,被互联网这种新的微博或者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所取代。我还可以预言,再过两年,传统的电视台,也可能被颠覆"。周鸿祎的话不像是危言耸听,被颠覆的行业或企业已经不是一家两家了。传统出版行业在应对这样的局面的时候,常爱提的是"转型"和"重构",与这种发展战略的概括型描述互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