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所产生的效应逐渐成为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选取杭州作为探究对象,对该地区文创产业集聚的实际情况展开剖析。应用CES模型对杭州市近10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生的效应影响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进而对检验结果分析,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集聚效应呈正相关关系,集聚程度越高,越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最后,总结"杭州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据此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理所当然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基本上属于政府规划扶持的园区型产业集聚。本文分析了上海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数据,利用门槛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开放水平等变量,实证考察了城市区位因素对产业集聚外部性发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作用。结果发现:从长三角地区总体来看,多样化的集聚模式促进了城市的创新产出,而专业化集聚模式则相反。且上述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后仍然成立。城市的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门槛效应,多样化的集聚更适合于大城市。此外,专业化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更易于从较高城市的开放水平中获益;邻近城市的产业专业化集聚给本城市的创新产出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选取区位商指数作为测度指标,对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集聚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估计分析与因果检验,考察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方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大部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缺乏突出的优势集聚产业.因此,应该大力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重视潜在优势集聚产业的培育.同时,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和外来转移产业对于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促进合肥中心城市形成:尽快形成统一协调的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合肥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产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产业集聚的优势,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θ指数、区位熵、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考察台湾岛内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变化情况.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9年,2012年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总体下降,但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产业用机械设备维修及安装业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区位熵分析结果显示:中南部县市是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区域,拥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行业数量明显超过北部和东部地区.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岛内北部地区一些传统制造业出现扩张趋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中南部地区扩散转移,中部地区业已成为台湾机械制造业和石化产业的核心基地,集聚效应凸显,竞争优势增强.鉴于台湾许多制造业,特别是石化工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业已显现较强的集聚效应,两岸在这些制造业领域所开展的合作,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指向特定的集聚区域;另一方面,应考虑这些产业在两岸的空间布局,达成两岸集聚区域的双向互动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集聚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知识溢出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协同提高竞争优势、衍生孵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效应.环渤海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在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不适应区域产业合作的要求.推进区域产业合作进程,关键在于利用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重构区域产业集群,夯实区域产业合作的基石,提高区竞争优势,为此,应从政府、行业、企业中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天津的支柱产业之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天津市整体产业的发展格局。如何评价该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天津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8~2011年的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是阻碍该产业集聚程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快该产业在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发展,以提高该产业整体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兴经济发展区域如能抓住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机遇并做出相应的承接对策.结合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做好区域主导产业规划和选择。将会极大加速该区域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选择产生的影响理论为主线.结合对新兴工业国韩国对华产业转移的产业要求和产业优势分析,详细总结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条件。并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及韩国产业对华转移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区域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大城市群的作用日益显现,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应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可通过区域城市化道路来实现城市化总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为繁荣我国区域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协同作用构建创新系统不但能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对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温州锁具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国际化有很强的动力,国际产业转移为产业集群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区域文化传统使产业集群内企业联系紧密且目标市场相近,集群内竞争与合作带来了国际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化程度,推进国际化经营活动与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表现出较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产业集群特有的产业组织结构,即产业集群具有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辽宁省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各个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深入分析了近几年来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阐述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探讨了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鼓励高级人才回辽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缩小辽宁省各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推动全省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己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借助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在对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对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出了战略规划,从企业与政府视角探讨促进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陶瓷产业作为潮州首要支柱产业,产业总体规模、集聚规模及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强大,且产业链完整和区域品牌厚实,产业集群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产业出口贸易增长率放缓,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劣势显现。通过对潮州陶瓷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品牌的建设,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多元市场的开拓等多种途径的综合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物流产业集群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计算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大政策落实,发展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加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安阳市的区位优势以及交通便利和工业基础雄厚的条件,对安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其在发展现代物流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阳市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