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次,语文试卷上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解释“诚然”一词,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这个词,这道题没有做,有几个做了的学生解释为“诚实的样子”。分析试卷时,我问他们当时的思路,回答说,老师曾给我们说过,遇到一个词语不会解释,可以把它拆开来理解。我想“诚”当“诚实”讲,“然”当“样子”讲,合起来不就是“诚实的样子”吗? 这几个学生虽苦苦思索,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小学生由于知识储量和经验有限,还不具备抽象的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这类“合理错误”,不足为怪。假如学生与这种“错误”无缘,倒反而令人担忧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8):43-44
语文学科是一门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它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然而在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时常抱怨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拒语文课于千里之外,许多学生也反映"爱"上语文课好难,学好语文更难,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个让老外们啧啧称赞的方块字在学生眼里却是无味的,一篇篇意味隽永的美文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枯燥的。这让每一个语文老师心痛,更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能让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会"爱"上语文,学语文,运用语文,可是,怎么做才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呢?就此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都在努力使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呢?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到茫然无措,当前教学的现状就存在着几个极端:有的老师过分"导",教师设计好了一切,只需要学生做适当的填空或者选择;有的教师又过于忽视"导",学生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结果一节课下来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不能够达成.现如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一部分教师似乎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他们在"导"的形式上做足了文章,可是他们的"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是换了汤却没有换药.以上几种教师的"导"都只能使学生"学会",不利于学生"会学".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真正做到"会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跟大家交流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导"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给问题学生一缕阳光,让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是一个老师更高尚的品德。本文主要从关注细节,关爱"问题学生";俯下身子,善于倾听;以诚感人,慎用批评;坦然面对,善于沟通四个方面,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关注问题学生的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浓缩着丰富情感学科,字里行间皆传递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灵活多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很好处理"活""趣""实"的关系,用美的现象去鼓舞学生,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用美的意境熏陶学生,用美的语言打动学生,那样我们学生学得一定很轻松,很快乐,很有成效。本文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的"活""趣""实",更好地践行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是一位17岁的旅美华裔中学生,她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学课堂的故事。美国中学开设的"社会学"课程,类似我们的"思想政治",也像东南亚国家中小学开设的"公民"课、"伦理"课。这些年,许多教师说政治课难长,学生说政治课难学。假如不是列入升学考试科目,政治课是个什么样子是不难想像的。政治课的教与学难在哪)L?一是相对滞后的理论与风云变幻的现实相脱节;二是教学方式枯燥死板,重"知"轻"行",理论成了空洞无物的说教。这怎能不让学生乃至老师望而生畏呢?而这一课程又非可有可无,它关乎一个学生能否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正>一、文本涉及内容庞杂高中新课程将高中教材分为必修五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必修每册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兼顾了语文教学所要做到的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问题是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去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语文老师不知所措,做一个语文老师好难。语文必修教材在"致同学们"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们步入新的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你们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不喜欢———望文却步;咬笔头———无从下笔;数字数———无话可写;写空话———凭空杜撰。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学生不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不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作文。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多方面挖掘写作资源,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殿堂,去聆听、去感悟、去体验、去观察。  相似文献   

9.
周秀英 《班主任》2014,(6):40-40
正"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语文老师主动要求去做拉拉队队员,为我们的拔河鼓劲。"这天,我一走进教室,就神秘而激动地向大家透露了这一"秘密"。"真的?"不多的几人表现出惊喜和感兴趣,更多人则不以为然。其实所谓"秘密",只是我自己的一点"预谋"。语文老师要去参加拉拉队没错,但不是她自己主动要求的,而是我邀请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综合语文素质的高低,可以用他的写作能力衡量。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这个重中之重的由衷之言。多年来,我也曾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下水"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  相似文献   

11.
<正>常常有人说上课"表演"是做秀,笔者对此不以为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演,不善于表演的人,就不能做老师。"笔者认为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把每一堂课都"导演""表演"得真实精彩、形神兼备,那么,这肯定是一位备受学生欢迎的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教师精心策划的"导"、绘声绘色的"演"是一种对语文教学的审美追求,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审美享受,它昭示着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的综合体。"语文味",作为学生们要去感知内化的"抽象主体",必须凭借一定的媒介——借助教师的引导,从字词入手,品词赏句,读写结合,借力学生脑,手,口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的阅读成长,真正让"语文味"深入课堂,融入师生的骨髓。  相似文献   

13.
黄华  浦继丰 《生活教育》2014,(17):117-119
正如果问语文老师最怕教什么?可能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作文"。确实,作文难教,难在班级授课制,众口难调,难在底子不一样,没有办法步伐一致。为了啃作文教学这根"硬骨头",多少年来,语文老师们实践实践再实践,专家们提炼提炼再提炼,从兴趣入手,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写作技巧,拓展阅读,强化习作,办法想了很多,可是,一线老师仍然觉得自己教得苦、批得苦,学生学得苦、学得累,老师们还是最怕教作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看了《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11期赵明老师的《一种生字词抄写方法———3+x》一文 ,很受启发 ,深觉此法效果较好。欣喜之余 ,结合本人实际做法 ,谈两点补充意见 ,与赵明老师商榷。一、指定抄写与自由抄写相结合我在日常教学中 ,采取的方法一般是抄写自己喜欢的或觉得难写的词语。学生按此去做 ,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因为他得思考 ,喜欢哪个?哪个难写?而且 ,自由抄写的方式 ,学生一般较喜欢 ,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主性。当然 ,教师可依据文章中生字词的量确定一个最低限度 ,以保证学生不偷懒。对于有的生字词 ,老师觉得…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令许多师生苦恼的难点。每提到作文,学生难、教师苦。学生难,难在"无材可取、无话可说、无情可发",难以下笔;教师苦,苦在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枯燥乏味",苦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良方。于是,作文教学便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那么,面对这一难题,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好呢?一、抓好入门,激情引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  相似文献   

16.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17.
刘日平 《教师》2014,(18):24-24
正作文批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并且常常是"吃了力却不讨好"。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批改语,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把作文的"批"和"改"全由自己一个人揽下来,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  相似文献   

18.
“情”     
唐朝霞老师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她常常提及马卡连柯的一句名言:“做教师的决不能够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老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是富有激情的人,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尽情流露真情实感,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激情。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提醒的手势,都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正人是自然之子。青山绿水,暖阳和风,能让身处其中的人的每一寸肌肤都熨帖舒展。生活如此,教育亦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希求"自然"呢?黄厚江老师提出"本色语文",赵谦翔老师倡导"绿色语文",肖培东老师主张"浅浅地教语文"。他们的教学主张虽说各有侧重,但从课堂教学过程观察,三者的共同点是扎根于"自然"的土壤。关于"自然",词典解释为"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结合教学实践",自然"的语文课堂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不勉强",即契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让他们在课堂自然生长,不拔高,不强求,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收获都水到渠成,而不是生拉硬拽,揠苗助长。当预期目标无法达成时,教师不应强行干预,不应以自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蛮横的灌输取代学生的内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挤占语文课,语文教师因地位低、教学和科研得不到重视而缺乏积极性,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现象. 一、高职语文的教学困境 许多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是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香欲睡,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老师不得己只好唱"独角戏",结果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而却是"哑口无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毋庸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