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文化系统中,法与伦理是关系到法的制度、秩序与意义的基本问题。分析法与伦理的关系,可以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类型有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反映到法律与伦理制度上,体现出注重道德教化,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强制机制。因此,在传统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必然像韦伯所说的是“编纂的伦理规范,而不是法律规约”。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四位主要人物——玛丽、南希、格蕾丝和西蒙。从表面看,造成玛丽、南希和西蒙悲剧命运的是他们自身的选择,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让他们陷入了困境。格蕾丝伦理意识的觉醒使她最后走出了伦理困境。阿特伍德向读者展现了男权社会病态的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禁锢和迫害,体现了她对那个时代人的深切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4):18-19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分析《姐姐的守护者》中的主要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并探究其原因。小说涉及亲情、科技和生命的关系,揭露人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并向传统伦理道德发出挑战时的无奈和彷徨。  相似文献   

5.
穆秀丽 《文教资料》2007,(27):58-60
近年来,韩剧充斥着中国家庭的电视荧屏,其中的家庭剧更是让人在冗长中体味着家庭和谐和亲情可贵。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接受心理机制。其中韩剧中展现的儒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更是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观众的心理渴求。其中重视对家庭婚姻的守护、孝悌和睦家庭的亲情伦理,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从伦理批评角度审视《宠儿》中塞丝的杀婴行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阐释空间和多重的意义,从而深化对这一悲剧的理解。塞錾杀子的行为虽然是出于母爱,但严重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违背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规范,是人性伦理倒退的表现。塞丝杀子不仅剥夺了女儿的生存权、而且也使女儿丧失了反抗、逃跑、斗争的机会,其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从悲剧发生的社会背景、黑白种族文化关系分析,塞丝的杀子悲剧是奴隶社会灭绝人性的悲剧,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伦理悲剧,也是白人人性丧失与文明倒退的文化伦理悲剧。  相似文献   

7.
伦理道德观念是旧派文人突破不了的根本价值尺度。面对金钱和新思潮泛滥,旧派文人充满伦理的焦虑,但他们的伦理观不同于封建伦理,也不是1910年代旧派文人所坚持的改良礼教。旧派文人伦理视角在十里洋场尔虞我诈、吃喝嫖赌的畸形社会中聚焦在了家庭伦理上。他们试图合理规划现代世俗生活和家庭伦理秩序,并且探讨自由恋爱、寡妇再嫁、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伦理观念。但他们没有统一的道德文化体系的支撑,只能一味地谴责、批判都市的堕落现象,并没有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现代都市社会的伦理。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伦理功能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用性,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教育具有规范和传承社会社会伦理道德功能;教育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伦理功能研究的逻辑的起点,教育伦理功能实现的途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伦理功能实现的方法是通过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人类获得了无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发展势必受人类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的制约。科学研究和伦理道德乃至社会法律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因此,伦理和法律如何应对生命科学中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伦理关怀:大学德育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高校德育过程中注重伦理关怀既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伦理本性的再现。校园文化建设须注重伦理关怀是出于社会转型期新型伦理关系重建的需要,是出于人的自身完善的需要,是出于改变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疏离状况的需要,是出于改善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状况的需要。伦理关怀还是高校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的知识,在描写中国传统的家庭化时,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的批判,成功地树立了反传统家族化的旗帜。到了抗战时期,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面对家族化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借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的活动,如长子,逆子、败家子等来印证社会历史,从而显示出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家族化观。  相似文献   

12.
家族具有传承与延续生命、感情寄托、供养等功能。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为一种家族契约,家族契约的优势在于利他性和责任。家族企业的本质就是家族契约的优势对企业中的要素契约劣势的部分替代,它决定了家族企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要实现家族企业永续经营就要在家族层面和企业层面上充分发挥家族契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家庭及家庭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们的家庭性的新概念,论述了家庭性的内涵、外延及分类,把人性研究从过去整体的抽象研究转入局部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传统“家”制度从大化革新前后开始萌生,到近世基本形成,并于1898年经“明治民法”得以确立。其问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家,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住,在经历了早期的“氏族”、“乡户”,中世的“名主”、“族”等形式后,终于在近世发展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家”。随着家形态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也逐渐确立,最终形成了以家督继承制为核心,以父权家长制为基本特征,以模拟血缘关系为依存的典型的日本家族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相似文献   

16.
优良家风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道德支撑,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熟识度和认可度,而且还可以促使其细化、深化、日常化,进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发挥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必须以和谐家庭作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奠基石,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优良家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将家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组织同社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评价一种企业组织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化,传统的“家化”是我国家族企业兴起和存在的化根源。当在一定的化背景下,“家族制”使民营企业还是合理的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就没有必要突破“家族制”;而当民营企业发展到需要突破“家族制”时,同样需要社会化尤其是社会信任的支持和支撑,否则难以真正的突破。因此要实现家族制民营企业的改制发展,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信任化。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家庭中,成员间联系的强度和长度都越来越低,以至有逐渐脱离家庭共同体的"原子化"倾向。"家庭原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家庭中的渗透。由于"个人主义","家庭原子化"取消了长辈的"持续‘在场’影响",再加之"功利主义"这一不利的价值观导向,家庭教育功能由此而式微。超越此"家庭原子化"遭遇,促进家庭教育功能的恢复,有必要倡导关注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教育政策与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也与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具有一些与社会经济、文化相联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隔代教养、父教缺失、亲子交流时间少、"乖"孩子情结、攀比心理、性教育缺乏、家长缺乏学习与反思意识等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亲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承担教养责任,提升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家庭文化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国学界围绕着家庭文化的内涵、功能、特点、变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等展开了广泛地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学界在阐释家庭文化内涵时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倾向;关于家庭文化功能、价值或意义的探讨比较深入和广泛,形成了内外两种基本视角;在不同的参照系下,家庭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关于我国家庭文化的变革历程,学界的兴趣主要集中于现当代;如何更好地建设家庭文化,学界一致认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着手。相对于时代的要求而言,目前的研究仍显不够,表现为研究的层次比较低、重复现象严重、理论深度不够等,学界应加强实证性的、有可操作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