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燕 《现代教学》2013,(1):102-103
艺术课《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是本学期艺术研讨会上的一节艺术(美术)展示课。这节课除了引领学生感受标志所体现的一个群体的价值、文化与精神外,还引发了教师对“艺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从艺术课中学到了什么”的思考。我认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宽容与无限遐想,培养学生艺术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伟斌 《双语学习》2007,(9M):58-58
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中的艺术课,它要求通过诸艺术形式的结合,构建一种兼容整合的教学方式;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愉悦性,进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这就为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艺术课一线教师,如何使学生喜欢艺术课,并能自动参与到艺术课学习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体验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艺术课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素质的人课程。在艺术课教学中,任课老师如何发挥各自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灵活运用探究性、活动性、生成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这乃是值得努力探究的一门艺术。本试就如何运用人情感艺术,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教学活动,提高艺术素养,略谈自己几点做法与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开设综合艺术课的意义综合艺术课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全新课程门类。它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能力得到整合发展。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艺术类课程发展的历史性进步。众所周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一度将音乐课称作“唱歌”,将美术课称作“绘画”。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涵盖了音乐欣赏、乐理知识、乐器学习、舞蹈练习等,美术课除了绘画外,还涵盖了美术欣赏、美术理论、雕塑(泥工)学习,工艺设计及制作练习等。从唱歌课、绘画课到音乐课、美术课是一大进步,再从音乐课、美术课向综合艺术课发展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就此而言,从达成观点的效果来看,“讲事”与“讲理”殊途同归。这不是“不明事理”,而是“以事明理”。当然。同样要注意的是,不能就事说事,而要就事说理。说同样的“事”有不同的学科之理,政治课之所以不同于历史课、文学课、艺术课,其根本区别,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生活》课程模块在开设之后,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研究和探索的领域。有人说它是"四不像":讲哲学,而不是哲学课;讲历史,而不是历史课;讲文学,而不是文学课;讲艺术,而不是艺术课;讲伦理,而不是伦理课。它没有现成的相互对应、相对独立的学科背景。因此,我们很多人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做起。我想,坚持和落实好以下五个原则对《文化生  相似文献   

7.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综合艺术课教师需要综合发展,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艺术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综合性和教学内容全面性的教学任务。师资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暂缓开设综合艺术课。  相似文献   

8.
过去人们常把音乐课说成是唱歌课,唱歌课多容易上,上课的时候多准备几首歌曲不就完了,可是他们不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变声期,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远不如听歌的兴趣.我曾对课本上的歌曲作过一次调查,初一学生约41%喜欢唱歌,初二学生约32%喜欢唱歌,初三学生约26%。况且,现在的音乐课已称为艺术课,艺术课包括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联,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丰富活动,实现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美术课的科学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艺术课中重视观察力想象力的训练是为各学科的学习培养所需的创新素质。美木课中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是完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艺术课中的欣赏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艺术的创作更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综合艺术课教师需要综合发展,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艺术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综合性和教学内容全面性的教学任务.师资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暂缓开设综合艺术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