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克锋 《青年记者》2006,(16):69-69
在新闻写作中,人物通讯写作,其分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如何写好人物,如何常写常新,走出写作的误区,是每个记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笔从事人物通讯写作数载,并于2005年出版了人物通讯集《母亲山》,总结出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2.
穆青同志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举办的纪念建党80周年“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中,我在《河北日报》发表的人物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金钱观》和《无言的忠诚》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回顾作品的采访、写作过程,使我体会到:两篇作品之所以得到党委主管部门的肯定,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主要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行为代表和体现了时代精神。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先进事迹、进步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以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宣传效果。人物事迹越突出、观点越集中,思想内容越深刻,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4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光明日报》有关夏雨田长篇人物通讯中的第3篇。前后3篇体现了层次感,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过渡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文正是这种心灵的流露。从采访写作上来说,这篇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和散语言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首先,这两种体都是语言艺术,都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准确、鲜明、生动。事实上有些新闻作品你很难把它归属到哪一类。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黄延骏的《今日自帝城》、范长江的通讯集《塞上行》等。这些作品似乎介于两种体之间,把它们划入通讯范畴可以,把它们归入散范畴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两种体裁都强调真实,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都可以通过散式新闻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长江日报》去年4月下旬刊发的人物通讯《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去年11月5日获颁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等级并不算高,但作为采写,我们还是感到自己的报道获得了专业人员的认可,并受到新闻采写方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大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农村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王乐义》,曾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得多个奖项,回忆采写过程,我们的体会是,贴近、贴紧人物才能写出人物的魂。人物通讯,如果依靠大量的参考资料,写起来可能很顺。但很容易写得干干巴巴,令人生厌。用句行话说就是:无魂的人物不活。所以,依靠材料写成(或者凑成)的人物是扁平的,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  相似文献   

9.
王宁 《新闻窗》2006,(6):21-21
三、人物塑造与视觉新闻写作 当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编织新闻材料,使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之后。《黔草肥黔羊》成功地进入了故事的中心,把读者带到了现场。阅读这篇通讯,我们好像亲身来到晴隆县的山间,目睹“天空飘洒太阳雨,草摇羊跃人吆喝”的动人场景,和那些质朴勤劳的农民兄弟们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报纸上的人物通讯主要是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报道先进人物的通讯呢? 宣传先进人物,反映时代精神 宣传先进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列宁还指出:“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  相似文献   

11.
通讯是记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新闻体裁之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常常在消息报道之后配以通讯进一步反映,做深度的报道,这也是通讯更需要采访艺术的原因之一。通常根据内容的不同,通讯分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相似文献   

12.
人物通讯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形式,把人物写好了,能够起到非常感人的效果,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因此,我们的报刊始终重视宣传先进人物,注意采写好、报道好先进人物的人物通讯,记者、通讯员要把宣传好先进人物、写好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以往对写好人物通讯,新闻院校的教授曾经强调要写出人物的三个矛盾,即人物与自然的矛盾、特定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思想上的矛盾。那么,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今天,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写作有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选好典型。新时期的人物要…  相似文献   

13.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14.
2002年9月4日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有关夏雨田的长篇人物通讯《光明日报》分上、中、下三篇发表,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深入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体现了报道的层次感。正是《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这种深及心灵的披露,有以下三点采访写作上的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荆 《新闻前哨》2002,(12):39-39
如何写好人物的闪光点呢?这当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任意套用。但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抓准人物的心理、心声、行为细节,是写好人物闪光点的关键所在。(1)抓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闪光点的重要手段。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物倾诉自己的所想;二是由作者客观地叙述人物的所想。前者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真实感人。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马玉祥的:“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  相似文献   

16.
郑健 《军事记者》2003,(5):32-33
以影响力作为新闻作用的主要评判标准已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新闻重要类别的人物通讯怎样增强影响力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法宝就是写出真情、深情,以情感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战友报》一年多以前开办了一个“真情实录”专栏,至今已刊登近30篇人物通讯。马年腊月二十八的头一天,这个专栏又刊登了一篇题为《大爱无泪》的通讯。没想到春节长假期间,责任  相似文献   

17.
《档案管理》自2000年以来,先后刊发过一系列兰台人物通讯,其中不乏优秀的篇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物通讯在整体上偏于抽象、概括、笼统,材料不够具体,个性不突出,人物的立体感不强。如果方法得当,这些通讯完全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更传神,因而也会更感人。  相似文献   

18.
1.拨乱反正时期的新闻形式:消息、通讯和报告学 这一时期的新闻报道配合形势,揭露和控诉政治丑行、反思社会悲剧的根源和教训。1978年3月新华社播发穆青等人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对化大革命持否定态度的人物通讯”,不久新华社记采写的《时传祥沉冤昭雪》发表,同一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人民日报》刊出,其后,《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要为真理而斗争》、《历史的审判》、报告学《大雁情》等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新闻作品的主要形式是消息、通讯和报告学,新闻界还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写作形式的创新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韩炼 《当代传播》2003,(6):71-71
人物通讯《苟利人民生死以》(见2003年5月27日《中国教育报》一版),篇中没有什么高邈的宏论,艰深的哲理,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4,(10):80-80
仙桃日报社何世标谈到:新闻作品要不要议论是新闻工作历来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新闻只要事实,不发议论;有人却认为新闻要事实,也要议论。作认为新闻允许议论,议论是新闻中的点睛之笔。新闻作品中的议论多数出现在人物通讯作品中对描写人与物发表的看法、评论和抒情等,表现作对人物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字,也是作对人物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