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细胞生物学家。江苏溧阳人。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在我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我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进行了病毒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
30多年前,当时的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民对苏联文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把它当作良师益友。”的确,苏联文学曾经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养料,直到今天,中国每一个文学和文化爱好者对苏联文学也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要对“苏联文学”这个概念作一个科学、严密的界定,却并非易事。在前苏联,“苏联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23年《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里。而对这一概念最权威、最充分的阐述,恐怕还是高尔基于1934年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苏联的文学》的报告。高尔基从性质和  相似文献   

3.
1960年10月,在苏联贝加尔地区的拜克努尔火箭发射场发生了一起火箭爆炸事故。这次事故炸死了约200名苏联火箭专家、工程师和前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部队司令米·伊·聂德林元帅。对这场灾难苏联官方一直讳莫如深,直到30年后,几个在事故中幸免于难的生还者才向外界透露了这次事故的内幕。苏联当时的火箭是用液氧燃料,这种燃料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所需的冷冻罐和制氧装置等一切有关设备,很难逃脱间谍飞机以及后来的  相似文献   

4.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军队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在国家危亡时刻,苏联音乐工作者拿起了手中的“武器”,用歌曲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积极投身于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著名的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夫谱写的《神圣的战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森林     
苏联的森林,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量五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林产国。苏联的木材出口,在国际,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为出口上的首要项目。在一九三九年,占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二十五,在苏联的国民经济上确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从苏联欧洲部分极西的波罗的海起,到远东太平洋的堪察加止,除了北极圈的鲜苔极地冻土带和南边的草原带和沙漠带以外,中间绵延着一片阔大的,海洋似的森林地区,覆盖着苏联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分布在欧洲部分的占百分之十七,在西伯利亚的占百分之七九·四,在中亚的占百分之三·四,在其他地方的占百分之○·二,全部总面积几达七亿公顷之多。在苏联,接近北极海沿岸,北纬七十度以北的极地冻土带,因  相似文献   

6.
據新華社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电,苏联的天才數学家,世界上最年輕的優秀学者,二十五歲的謝尔格·尼基齐奇·麥爾格利安,已經在最近一次的苏联科学院院士選舉中被選为苏联科学院通訊院士。 蘇聯科学院的通訊院士都是在各个科学部門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一般都是參加科学工作達敷十年的老学者,還没有哪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使科学工作者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在从一九五一到一九五五的五年中,苏联将空前的发展动力;继续共产主义的伟大建设;大力发展冶金、机器制造、煤炭、石油、化学等工业;提高专业技术;改进保健工作;用先进的方法生产、制造新的机器,以减少劳动力;繁殖产量最丰富的植物;研究治疗迄今尚无法医治的疾病方法。在苏联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指出,必需改进科学的研究工作,解决在发展人民事业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下面是苏联著名的科学家介绍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科学指标的几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李宝健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及生物工程专家,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后被选派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从事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的研究,获苏联遗传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大学国际著名的Boyce Thompson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是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和作品很多,但苏联女性在其中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却较少得到关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妇女在各个领域与男人们并肩作战,她们参与国家各类活动的程度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深、更广。硝烟中的女兵据统计,卫国战争期间,参加作战的女兵由60万增至100万,其中有8万名军官。她们遍布各军种,在作战部队和后方保障部队均能发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科学院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科学院从1725年建立到1925年改为苏联科学院,再到1991年恢复俄罗斯科学院,经历了政治、经济历史巨变.在苏联科学史和世界科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苏联解体后,它度过了转型初期最艰难的岁月.如今,它仍然以其庞大的阵容,在世界科学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1951年一月廿五日,苏联科学院院长c.H.瓦维洛夫院士逝世於莫斯科。他是终生奉献於发扬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苏联科学界罕有的、有才干的组织工作者,优秀的、国家和社会的事业家。瓦维洛夫的去世,封於苏联科学界的工作者以及全苏联人民,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先进的苏联科学在近几年来的突飞猛进,是舆我们这位多才  相似文献   

12.
<正>1960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政府撤走了所有援华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各个上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中国西北部某基地正在帮助中方进行核武器研究的苏联科学家,也很快被苏联政府强行安排撤离。这一事件曾在短时间内给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中国科研人员在整理苏联专家留下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份绝密电文。密电是一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苏联专家留下的,他在电文中写道:我们离开了,但你们还有王淦昌。  相似文献   

13.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家。江苏溧阳人。1 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在我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我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进行了病毒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发生规律研究;在阐述染色体端粒、DNA复制、基因转录活性、RNA分子加工和病毒装配与核骨架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结果;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证明核骨架与核纤层在重建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核装配核小体的构建并非必须。他领导科研小组从1 9 96年起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研究,是这一领域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机器制造业发展的速度,是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所不曾有过的。还在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前,苏联工业品的生产已经是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的第一位了。现在如果按苏联工业的生产技术、按工农业所得到的新装备,以及按工业增长的速度来说,苏联都是佔世界的第一位,超过了美国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机器制造业几年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仅1952年生产的机器和装备,就大大超过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的总和。到1955年,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机械工业将比战前1913年的生产增长230倍!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机械工业曾经有过这样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里根政府采用各种隐蔽行动来摧垮苏联,如:拉拢沙特政府来降低石油价格;限制苏联向西欧提供天然气;加强本国出口管制,加强巴统组织对输出高科技的管制;散布假技术情报等等。以上诸因素造成了苏联硬通货收入的大量减少,加剧了其经济、政治所遇到的困难,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隶属于苏联科学院的经济与科技进步预测所成立于1985年。该所是在苏联科学院中央经济数学所几个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的,这几个研究室已从事苏联国民经济中科技进步预测工作若干年。经济与科技进步预测所的奠基者是该所的第一任所长苏联著名经济学家 A·安奇斯基院士(1933—1987年)。  相似文献   

17.
科学历程     
<正>1966年2月3日——第一次成功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月球"9号是苏联发射的一颗月球探测器,重量为1538千克,高度为2.7米。它由登月舱、仪器舱、发动机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登月舱是登月任务的核心所在,它呈卵形,直径约58厘米,重量为99千克。1966年2月3日,苏联"月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极沉痛的心情通告全党和苏联全体劳动人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已因重病在三月五日晚上九时五十分逝世。列宁的战友和列宁事业的天才的继承者、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英明的领袖和导师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斯大林的名字对我们的党、对苏联人民、对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是无限亲切的。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建立了强大的共产主义者的党,教育了它并锻炼了它;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曾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9.
苏联每年照例都要庆祝空军节(8月18日——译注)。在这一天,要检阅苏维埃航空事业的成就,航空技术的进展,以及飞行人员的驾驶技巧。苏联人民,把苏联航空事业自豪地称做斯大林的航空事业;而把苏联的飞行员叫作斯大林之鹰。从这里,可以反映出一个深刻而活生生的真理,就是:苏联航空事业的胜利底创造者、鼓舞者和组织者,正是苏联人民伟大的统帅和领袖——斯大林同志。  相似文献   

20.
正当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热烈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喜讯传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二个人造地球卫星。这真是喜上加喜,分外振奋人心。苏联的、也是世界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还在人们头上转,苏联又发射了更重、飞得更高、设备更齐全的第二个人造地球卫星;而这时候,美国计划发射的只有11千克重的小小的卫星,却连影子都还没有。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苏联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