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伟峰 《教育》2014,(30):60
课前预习,是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第一项内容,是一个学习任务的开始。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包括笔者自己,都没有足够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跟课前预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者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不会预习;亦或者布置笼统的预习作业,“大家回去把unit5预习一下”,至于学生做与不做,一点也不去关心,很多不自觉的学生听到这样的作业,潜意识里就是没有作业,预习的效果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要重视预习的哪些方面呢?我认为,要重视预习兴趣的激发、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作业的设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架桥铺路,并为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相似文献   

4.
陈龙 《广西教育》2012,(18):77-77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英语课预习。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教师对预习的检查没有落实好。(3)教师对预习内容的要求比较模糊。(4)缺少预习的评价体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5.
张琼 《时代教育》2012,(12):133+15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我学习。有许多老师在小学阶段并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陆晓莉 《考试周刊》2009,(37):78-78
充分的预习可以方便进入新课,可以方便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交流之前有一个准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主要是学习观念上的养成:首先,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确定预习的目标:其次.需要占有一定的资料;第三,对学生们的预习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笔者的“预习五步法”简称为“一读二查三思四批五记”。  相似文献   

7.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进行课前预习的价值,从短期来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则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纵观学生预习作业的反馈,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浓,学生预习的技能、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在预习作业的指引下,通过对预习作业的及时反馈指导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学生的预习每天在进行,可收效甚微,许多学生的预习只是不求甚解、敷衍应付,养成了走马观花式无效预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有效预习为切人口,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几年来,学生学习的自主『生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敏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循序渐进、梯级上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精细指导提高预习能力;重视预习检查与评价,获取成功之乐;建立预习后能动课堂,在预习基础上导入新课、思维互动,以学定教扎实课堂教学,讲练结合获取增值之乐。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学习新知的“望远镜”,可以洞察前方的情况,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经过预习的听课是茫然的,就像打无准备之战一样。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学生往往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吕武 《中学物理》2021,(4):12-13
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预习使得后续的学习针对性更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本文以初中物理为例,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每位教师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预习,预习往往会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杨堃 《考试周刊》2014,(4):56-56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正视预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重视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教与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时至今日,科学教师已打破看书、划重点字、词、句的墨守陈规,单一形式,盲目、随意的预习作业现象,开始根据学生特点、科学教材的特点,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科学地布置预习作业。面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很糟的现实,文章从教学生掌握预习作业的方法、养成循序渐进的预习习惯、布置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感受预习作业带来的乐趣这些策略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黄善才 《广西教育》2006,(1A):79-79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在每一单元之前都编排有“导读”,任课文之前编排“预习”,可见预习是小学语史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学习语文不能不注意预习这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黄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领路人、导航员等多重角色,通过正确对待、科学设计、及时批改、合理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激发学生预习热情,让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课前预习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优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现在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都会向学生提出预习课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作业了。但预习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预习也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