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计划将于2010年竣工。新馆开馆时,如何使中国国家博物馆真正成为展示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历史与艺术殿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些利用历史建筑作为馆址的博物馆因为其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空间等因素难以匹配现代博物馆的相应功能,而无法充分满足观众需求,其发展遭遇到瓶颈。历史建筑再生理论及相关博物馆事例为当代古建筑的再利用带来启迪。北京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再造的设想案例,为木构古建筑的博物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是曾经见证历史,如今收藏历史的重要人类文化载体。古代建筑的纪念碑性使此类博物馆从历史、人文、艺术、群体记忆等各个方面介入到与当代的连接中去,与现代建筑中的博物馆间既存在物质共性又拥有其精神特性。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其探索实践展现了该类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尺度创新展览体系,对城市、自然、建筑、与展陈的界面关系进行变幻性融合与艺术性再造,形成集合城市功能、人文美学与实验精神的新生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青铜器为主体解读、展示中国早期文明的展览不胜枚举。然而,从青铜器与金文的角度深入展示中国青铜时代历史、政治、社会、文化、信仰内涵的展览却极其罕见。"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分析其中的难点与亮点、架构与特色等,对今后博物馆策划类似展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美术事业的推进,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也初步展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是以1951年3月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为缘起,大约持续到1958年8月,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此类题材美术创作在起步阶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次美术创作以党史题材为核心,由于陈列内容的不断修改,美术作品的征集和创作也一直在延续。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不仅在创作方法和组织模式方面累积了经验,而且丰富了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同时对20世纪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产生的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美术事业的推进,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也初步展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是以1951年3月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为缘起,大约持续到1958年8月,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此类题材美术创作在起步阶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次美术创作以党史题材为核心,由于陈列内容的不断修改,美术作品的征集和创作也一直在延续。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不仅在创作方法和组织模式方面累积了经验,而且丰富了博物馆的艺术收藏,同时对20世纪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产生的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所谓藏品来源,就是博物馆等文博收藏机构所收藏的文物资料等是以何种方式进入这些机构的。我国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一般有拨交、捐赠、购买、馆际交换等几种形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收藏近现代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它的这些藏品主要是通过拨交、捐赠、购买、借存等四种方式进入博物馆的。通过对2221件一级近现代藏品的来源统计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收藏近现代藏品之初,拟通过"捐赠、借存、购买"三种方式征集藏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拨交方式入馆的文物藏品,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以上三者的总和,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级近现代藏品的主体;这些藏品的入馆时间也相对集中,即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之一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馆建馆初期。由此可以得知,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级近现代藏品是通过拨交为主,捐赠、借存和购买为辅的模式积累起来的,而这种积累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时代特征,在新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王迪 《民生周刊》2021,(5):48-51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先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通过它展示的文物,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谈起与文物打交道的30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瑞霞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历史和文化赋予城市鲜活的生命,使它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9.
刘曼 《河北科技图苑》2015,(1):94-96,12
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进行研究,从改扩建的理念、改扩建的对象、改扩建手法的运用,对高校老图书馆以及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进行探究,旨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满足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出旧建筑与新建筑共生的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审视了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空间。笔者认为,就现代、甚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博物馆而言,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生成方式,它参与了展品与主题的再生成,而非通常所认为的简单的展示场所。当然,意义的产生需要借助于观者与展示的互动,而被我们忽略的博物馆空间,恰恰起到之间的媒介作用;可在现实中,它往往又被陈展和博物馆设计所忽视,但空间也未尝不是一种存在、一种隐性的表达方式。它的存在,为博物馆内外的展示环境赋予了一种"在场"式的触感,当观者走进博物馆,能体认他或她"身临其境"的,首先就是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新社网站消息:建筑规模气势恢宏、楚文化氛围浓郁的武汉图书馆新馆2000年12月30日上午迎来了她在20世纪的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读者。中国文化部、湖北省、武汉市主要官员今天为这座图书馆正式落成开馆剪彩。武汉图书馆原坐落于老汉口闹市中心 ,是该市著名历史建筑 ,经历和见证了国民政府成立、武汉沦陷、武汉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由于其建筑规模不能适应广大读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武汉市政府投资一亿五千万元人民币用于新馆建设。据该馆馆长李皓介绍 ,新馆设计如一本打开的书卷 ,建筑面积达三万三千平方米 ,相当于老馆的六倍…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化传承的国度,一个有着139年历史的自然博物馆,如何在科技迅猛发展,环保、生态问题日益为人们重视,观众对自然博物馆展示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筹建新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者们,继承和发展古老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展示理念中从哲学的高度,塑造大众正确的自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12):58-66
本文使用空间视觉修辞分析与多点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圳城市地标的空间文本入手来考察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生产。本文以"窗口"为隐喻,选取主题公园与博物馆这两个城市地标作为全球化趋势下城市文化生产与认同建构的范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主题公园将"全球"与"地方"的空间元素进行文化转换来制造出一种提供视觉消费的旅游地点,而城市博物馆则通过对视觉材料的有意选择与使用来形成一种生产城市历史公共知识、提供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等体验的公共空间。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地标,从视觉修辞与空间功能上共同实现了将深圳的城市认同定位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建筑并非是一个没有内在逻辑的静态外设,而是社会对博物馆内部与外部期望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表达。与对传统博物馆建筑研究较多相比,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后产生的新型博物馆的建筑形态却鲜有涉及。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历程中,村落博物馆建筑也引发了种种争论。山西省平顺县豆口村认知中心提供了将传统建筑改造成村落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生动实例,该中心成为村民展示乡土文化和开展活动、发展旅游的核心场所。  相似文献   

15.
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经过50余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馆藏文物达5万余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列,成为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1999年,郑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其新颖的建筑外观寓意“天圆地方,鼎立中原”,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新馆占地面积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其中主展馆面积8337平方米,推出的常设陈列有“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和“古代文化神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6.
张曼 《今传媒》2020,28(5):138-139
纹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纹样进行简单介绍,接着探讨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类型以及空间要素,浅析纹样在不同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同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分析在展示空间中纹样的展现形式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经营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空间的个性化设计是创造现代博物馆独特语言的灵魂,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展示设计空间概念.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是指由经过精心设计的展品和物质材料,以一定的展示空间形式围合或搁置于博物馆的室内或室外、能容纳人的行为活动和审美感受,和由其所产生的心理空间、信息空间(宣传用品、展示信息等的扩散与传播所形成的动态性、流动性的空间)共同整合而成的空间.物质材料的围合构成交错互动的展示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实体空间是诞生虚体空间、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空间是在此基础上空间的延伸和扩展.而心理空间是空间形体构型的形式美感的艺术升华,是展示空间设计的最高艺术意境.人们通常所谈论的陈列展示空间,系指由物质材料围合而成的狭义的空间.本文仅就广义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中展示空间界面的雕塑化构型与心理空间、信息空间的交流与互动略陈愚见,并就教于博物馆界同仁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从"第三空间"理念出发,探寻图书馆办馆理念和服务功能的新型转变,论述该理念与图书馆建筑融合的原因。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从"空间格局、环境格局、文化格局"方面探讨图书馆建筑创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在济南市新城东部中心区域,2007年12月29日奠基,200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用地230亩,主体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人防及地下配套工程4.5万平方米,广场约1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规划的精髓,借鉴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布局,规划方正、稳重,布局采用轴线对称的空间构成手法,强调建筑庄重大气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3月29、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论坛并致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作主旨发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馆长,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在京著名博物馆学专家学者参加论坛。雒树刚部长围绕党中央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战略决策部署,对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