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公文的公布与开放利用是指基于电子政务,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涉密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电子公文以网络方式向社会开放并提供利用。在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
论加强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公文是电子政务活动的必然产物。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其运行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 ;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子化、数字化发展,电子文档将成为未来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电子文档尤其是电子公文文档,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对象和载体,电子公文文档的管理、存储、利用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电子政务系统投入和运行的唯一回报。做好电子文档尤其是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是当前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流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电子公文流程和实现电子公文控制是电子政务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收文流程、发文流程和传输流程进行了设计,阐述了流程实现的方法。对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公文的版式控制、流程控制、保密性控制和安全性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中心归属及角色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借助电子政务系统强大的功能优势,通过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高效率地实现对电子文件信息的在线采集和开放利用,既辅助了政务活动的开展,又实现了面向社会的政务信息公开,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电子政务催生了新的档案载体成员——电子文件,一种新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管理机构)悄然兴起。电子文件中心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电子文件中心的归属及其在电子政务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文件中心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使电子政务朝着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电子政务系统是一种利用网络计…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建设》2003,(8):16-17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今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请示》作了重要批示:“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在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和机读数据大量出现的形势下,制定这一办法,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进行相应规范很有必要,这对于促进全国的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请国家档案局认真组织该办法的实施,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认真研究新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特别要针对电子公文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解决保真、保密和保存等问题,使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王刚同志重要批示对我们做好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特转发《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供我省各地有关部门组织学习和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电子文档管理的重要性 1、电子文件管理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并逐步成为各项社会实践真实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正在成为国家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巨珺 《兰台世界》2009,(11):21-22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电子公文在公布与开放利用中的安全需求,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略论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创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的推进发展,电子文件(包括电子公文和业务电子数据库)大量产生,并已成为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记录和历史记录的重要形式。为规范管理日益增长且突显重要的电子文件,2009年12月,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电子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电子政务是“电子”与“政务”的融合,电子公文是电子政务的“血液”,政府要走向更透明、更负责任,必须将电子公文管理纳入电子政务的规划中。为达到这一目的,文中提出了多项建议,并同时论述了国外电子公文管理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电子公文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行政伦理导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整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各级各部门的电子公文大量涌现,这些电子公文应该如何管理?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主客观条件作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和行动,但在实践中都碰到了难题.如IT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多从信息的角度进行研发,虽然解决了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共享,但没有触及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行政部门多从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要求出发,注重信息公开与网络安全,但忽视了电子公文、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档案部门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多从档案管理学的角度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却搞得非常烦琐,因缺少人文的关怀而无法在实践中实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电子公文在公布与开放利用中的安全需求,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数字时代Web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和普及,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规制数字时代基于Web的电子政府的信息公开、利用行为的局限性,并针对数字时代电子政府技术、运行特征,从法制层面提出规范电子政府有效公开、利用政府信息的改进设想,以对未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政务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指出: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环节纳入其功能总体设计框架中,探索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电子公文利用问题是一个尚未受到重视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本研究尝试在高校电子公文利用服务中引入专题数据库建设能力,实现信息资源机构之间的专业能力整合,探索一种解决电子公文利用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方法/过程] 通过对当前高校电子公文利用模式展开调查,分析由高校档案馆主导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和校长(学校)办公室主导的高校信息公开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用户需求和期望的忽视,提出引入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法,从建设主体与协作机制、信息采集与著录规范、权限管理与资源共享、对外服务与用户研究等方面详述电子公文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给用户提供一个全新、便捷的电子公文利用模式。[结果/结论] 专题数据库在高校电子公文服务中的运用,既为电子文件管理和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解决之道,也为图书馆、档案馆等信息资源机构的专业能力整合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对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流转的各类电子公文进行收集、管理等,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对在电子政务平台上流转的各类电子公文进行收集、管理等,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密不可分,电子文件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管理对象和载体,电子文件的管理、存储、利用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政务信息是党政部门为履行职责而产生的信息,它是公民全面了解政务、社会情况,从事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国家信息资源。据调查,我国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其中仅10%对社会公开;政务信息资源又主要存放于各级党政机关的档案部门和档案馆,收集、保管、保护、开发档案资源,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是档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政务发展和政务信息公开政策的策动下应运而生的,它是通过政务网接收、发布各级政府机关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在电子政务平台上集中建立现行电子文件的全文数据库,以实现政府文件开放利用的文件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的接收、审核、发布、保管与管理是网上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功能。电子文件中心的应用软件包括文件管理和系统维护两大模块。  相似文献   

20.
在理性分析现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内部监督、政府外部监督等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不足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政府技术、运行特征,从法制层面提出监督电子政府信息有效公开和利用的改进设想,以期对未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政务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