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今天一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理解上存在偏颇之处,致使文言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入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正>凌应强在《课标修订版给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启示》一文中,针对课标修订后的变化,对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点启示。1.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课标修订后的变化:课标修订版更加明确地区分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思维性  相似文献   

3.
种下思考的种子 《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我个人认为,课改后语文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文性得到了加强。历数听过的阅读课,教师们无一不凭借课文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多数课往往只停留在感受、情感和简单的道理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的研读,捕捉《新版课标》有关"7-9年级写作教学"部分修订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可以明显感受到《新版课标》对作文要求、教学评价与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体现了引领回归本质的导向,凸显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长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思想正在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转变;围着教师转的现象正在向“学生是学习和发  相似文献   

6.
尽管语文界对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及教学改革见仁见智,但对于“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与统一”这一观点则并无异议。那么,既体现人文性又体现工具性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理念并应该付诸实践。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人们似乎一反既往,由原来的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高速度、大幅度地裂变为重视人文性、轻视工具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且已经造成不良后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窘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课标教材教学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方面,尤其是教学目标与呈现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在目标上倡导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体现了课标教材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但是人文性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课标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8.
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性质特点,可以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课标》,就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性质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综观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能结合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的渗透,能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容易受教材文本和课标里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目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综观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能结合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的渗透,能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容易受教材文本和课标里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目  相似文献   

11.
李晓明 《吉林教育》2004,(11):13-14
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和2003年1月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两部语文课程标准,揭开了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序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检查和评价教材编写质量和评  相似文献   

12.
仇琼云 《成才之路》2009,(19):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纵观《课标》,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定康 《贵州教育》2012,(23):32-34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让学生细读文章,品味语言,揣摩意境,应是去掉非语文的内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在语言上下功夫,从而使工具性人文性相得益彰。由此,我萌发了以《荷花》教学设计案例来探讨阅读教学怎样体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为此我选了《语文报》2006年12月10日出版的"教材研讨"《荷花》教学设计教案进行评析,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供借鉴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荣靖 《青海教育》2004,(11):15-15
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广影响,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如何让教学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课标》精神,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就要学习、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标》,分析、研究课改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潜心研究,不断探索,真正走进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广阔空间。经过学习、摸索和实施新课标,最大的感触就是新课标积极倡导“自…  相似文献   

15.
上教版的《历史与社会》(上教版)新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延伸性和拓展性,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广阔的空间。依据新课程理念,在《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局限于“教教材”,而要依据课标“用教材教”,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努力拓展创新空间,培养学生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过分地强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一味地抄、背词语解释、段意和中心思想,以应付考试,使得阅读教学缺乏情趣,缺乏活力。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国家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能帮助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新《课标》在各阶段目…  相似文献   

18.
杨雅平 《广西教育》2014,(17):46-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将课标中的这一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体验”二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从中收获真实的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富人文滋养的一门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任课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细细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教学时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