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挫折与逆境是客观存在的 ,任何事物 ,任何人都是在经受挫折 ,与反作用力相互依存并斗争之后才趋向成功 ,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时指出 :“挫折和错误教训了我们 ,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任何人都会经受挫折与逆境。只不过有多有少 ,有早有晚而已。通过挫折和逆境磨练意志 ,增长才干 ,学会分析问题 ,掌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认识事物发展的独立性和联系性。俗话说“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吃一堑 ,长一智。”其实质说的也是只有接受挫折与逆境的磨练才能使人的意志坚强 ,才能更…  相似文献   

2.
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情绪,这就是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会退缩不前,有人却能轻松面对,想法克服。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现在大多数孩子不能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正如巴尔说的:“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能面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的。”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相似文献   

4.
流星只有珍惜了焚身的痛苦,才能划破黑暗,冲向光明;凤凰只有珍惜过烈火的涅槃,才能重获新生;蝴蝶只有珍惜住黑暗的包围,才能破茧成蝶。有个哲人曾说过:"痛苦是强者的洗礼之水,是弱者的无底深渊。"珍惜痛苦之人必获新生。在经历过那次挫败后,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珍惜的含义。也知道了,原来挫折也可以被珍惜。望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秋雨,再看向那张躺在桌子上布满红叉的试卷,心里无比烦闷。唉!考试又失利了!我一边想着怎样回家向妈妈交差,一边磨磨  相似文献   

5.
流星只有珍惜了焚身的痛苦,才能划破黑暗,冲向光明;凤凰只有珍惜过烈火的涅檗,才能重获新生;蝴蝶只有珍惜住黑暗的包围,才能破茧成蝶。有个哲人曾说过:“痛苦是强者的洗礼之水,是弱者的无底深渊。”珍惜痛苦之人必获新生。在经历过那次挫败后,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珍惜的含义。也知道了,原来挫折也可以被珍惜。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说:"我住的那个城市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城市." 这个人说得没错,因为那个国家只有一个城市. 这个人还说:"我住的那条街是我们那个城市最好的街道."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一、什么是挫折教育许多人认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给学生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造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有经受无数次有益的挫折,吸取千百回有益的教训,才能养成认真审题、解题的好习惯。因此,解题时,让学生适当经受一些挫折,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大有益处的。例:有两块小麦地,第一块有11亩,平均亩产量420公斤,第二块有9亩。平均亩产量400公斤。平均每块地收小麦多少公斤?  相似文献   

9.
感谢自考     
感谢自考,是它给了我新的希望。在我生命的航线上,自考为我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初中毕业的我年少气盛,因为害怕高中学习压力大而选择了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现在中专文凭简直如同一张废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所幸的是在学校读中专时我就报了自学考试中的律师专业,这才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和完善自我的机会。感谢自考,是它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大多数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说自考太难了,以致有很多人考过几次试后就放弃了。可是,我认为越是能够经受住挫折和困难,就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  相似文献   

10.
生命,需要磨练。一棵果树,只有经受住烈日的煎熬,才能结出累累硕果;一只雏鹰,只有经过风雨的磨砺,才能拥有一双搏击长空的翅膀;一炉铁水,只有经历高温的考验,才能练就金刚之躯;一件远古时期的陶器,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成为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11.
幼儿时期是人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挫折,品尝一下人生中的苦涩,经受些磨难,更能让孩子们感受人生道路的坎坷,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挫折,学会吃苦并吃得起苦。只有能吃苦耐劳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勇敢坚强的人,才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重用,笔者认为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得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相似文献   

12.
佛钟长鸣     
和尚:入寺的第一天,长老就对我说,看到了吗,那口大钟?它是佛祖所留,只有撞满十万八千下,你方可进入极乐洞天。长老还告诉我,撞钟之旅遥遥无期,这期间会遇到重重困难,经历种种挫折,遭受百般痛苦,只有能承受的人才能坚持下来。我很坚定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开始了我漫长的撞钟之旅。佛钟很大很沉。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锻炼自己的技法才首次撞响它,这是我才开始接触到的挫折。之后的几年,我的耳朵因巨响而变聋,身心因那乏味的重复而疲惫不堪。我撞钟时心中渐渐盈满痛苦,它越积越深,几乎将我吞噬。我甚至有了下山的念头。我:我天生就是个笨孩子,出生…  相似文献   

13.
借鉴"挫折"     
我们常说要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却很少提要多借鉴别人的失败“挫折”。其实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人会不会借鉴别人的失败“挫折” ,比能不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显得更为可贵、更有价值、更令人难忘……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成长不一定非要经受挫折 ,一个懂得吸取别人挫折的人 ,同样也会成熟起来。”这句话实在说得妙极了 ,妙就妙在它印证了人生中很多哲理 ;妙就妙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现象可以佐证。古人云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讲的都是同一道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人生…  相似文献   

14.
明珠闪闪     
挫折人生曲折是一种美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与尝试。人生难免挫折。只有从容对待挫折,才能从挫折的沙漠中走出;只有从挫折中领悟人生,才能迈向明天美好的生活。尽管明天也许还会有挫折。安徽宣城中学葛艳领悟伴随着一次次猛然的领悟,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虽然每一次领悟都要经过坎坷漫长的日子,但那份彻然猛醒的惊喜与其间经历的艰  相似文献   

15.
挫折是什么呢?沮丧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失败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懦弱说,挫折是成功的绊脚石;而我要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的,人必先历经艰辛,磨炼意志,才能成功。挫折是压力,是动力,是清醒剂,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挫折中走向成功的。面对失聪,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发出“我不向命运低头”的呐喊,终于成了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决不放弃,发出…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比较脆弱,经受不了挫折,因此,加强耐挫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的做法,第一是培养学生的耐挫折意识,即让他们在思想上明白,人的一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要企图一切顺利,要做好经受各种挫折的准备。第二是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并使之成为前进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克服前进中的障碍,即经受住挫折,去夺取胜利。第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即要使学生具有不折不挠的掰h坚韧不伤的精神消加此.即作如郑值7中,也不会心灰意冷,而一定会顽强拼搏。第四是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多为学生创造些…  相似文献   

17.
爱在表面犹如昙花一现,爱在心底犹如深藏的甘泉。有的放矢地将困难、挫折留给孩子,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经受住艰苦的磨练,才能有坚强的毅力,去追求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崔琳涛 《山东教育》2004,(23):121-121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情绪,这就是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会退缩不前,有人却能轻松面对,想法克服。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现在大多数孩子不能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  相似文献   

19.
微博我最火     
《初中生》2012,(34):14
正@蜜雪儿:生活你轻点,把我压疼了。@肖衍儿:生死不由命,富贵我掌控。@搞笑转发: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润儿润的润:能经受住生活冲击的,只有一颗宁静的心。@LOVE微笑幂诗:生活是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只有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只有经受了磨难,我们的人生才能变得精彩。然而现在,一些孩子生活得太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少父母甚至还将可能出现的挫折成功地阻隔在了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外。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这些孩子怎么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挫折?看来,作为教师,适当的时候,我们得给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