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染色体畸变     
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肉眼无法看见,只能从生物的性状变化来判别它们的存在。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量变化,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肉眼可见。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部分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内容中有不少是用图例来考查的,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拓展延伸掌握不到位,图形的差异辨认不清晰,解题起来则更是难上加难。一、可遗传变异问题分析(1)"互换"问题。(1)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基因重组;(2)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或单方移接)——染色体结构变异(即"易位"),注:若同一条染色体的两姐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教材中遗传题的解题思路任晓宇例题1.钟摆型眼球震颤的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后,所有女孩都患病,所有男孩均正常,此病的遗传方式为: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2.下图是一个遗传病家系谱,该...  相似文献   

4.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及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相关知识是高中生物学中染色体变异的重点和难点,其概念较为复杂。在教学中,学生对染色体组的分类方法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减数的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行为.教学中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一起分析、观察、综合、比较讲解.找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变异”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是生物技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典例之一。同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工程、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体细胞杂交、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生物的进化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概念及类型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两大类。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具体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以果蝇为载体的一道综合分析题,考查内容主要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生物的变异、致死现象和生物的进化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1 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 “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中的概率计算更是各级各类考试的主要考点。概率计算题既可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实质的掌握程度,又可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具体例题来讨论概率计算题的解法。题目1 一对黑色豚鼠生了2只小豚鼠,一只黑  相似文献   

12.
方帅 《孩子天地》2017,(6):154-155
染色体变异类问题在高中生物中属于遗传学的知识内容,在高中生物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本文以高中生物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在学习遗传规律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答染色体变异类题目的实际出发,简单的介绍了高中生物中染色体变异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挖掘应非常细致和深刻,但在讲述有些知识和解释相关问题时,也会碰到讲不清的,现提出供讨论。1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变异现象吗?如果是,其变异来源是什么?在讲解变异时,往往很难定义,而用一句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意思是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中的性状差异,‘单眼皮’孩子与亲代‘双眼皮’形状不同,应看作变异现象。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单眼皮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造成的,可基因重组只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才会出现,一对…  相似文献   

14.
细胞分裂是遗传基本定律和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与不同染色体中的基因、DNA的半保留复制、配子的种类、细胞质遗传以及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密切相关,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是学科内综合考查的重点。下面就细胞分裂在遗传上的应用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遗传学教学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减数分裂与三大遗传规律、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畸变等四个疑难点的教学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解析,以供遗传学教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生物的整个教学阶段,遗传和变异的难度相对来说是最大的,向来是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难点,并且在高考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必考的。染色体变异类问题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属于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染色体变异题目出发,对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类相关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想说的话:关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高中生物第二册教材中仅两处提及:一处是在第56页小字部分提到个别染色体增减对生物的危害,另一处是在第59提及21—三体综合症的发病表现,并未提及非整倍体变异的原因、种类等内容。为方便高三生物教师的备课,我结合两个例题针对非整倍体变异特别是性染色体增减情况作一简单的归类分析和小结,这也是我从事高三生物教学时教研的一点心得,愿意于同行们商榷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个体发育大致分为配子形成期、合子期、胚胎期、胎儿期以及出生后各期等,每个时期产生的染色体变异所致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一般在配子形成期或合于期(在受精后的24小时内)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将导致整个个体各体细胞都带有变异的染色体,即形成各种常见的染色体病,例单体型、三体型等;在胚胎早期——卵裂及桑塔胚期(约在受精后3~4天内)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将导致某一个体发育为含有不同百分比的核型的嵌合体的染色体病患者。如果是三个胚层的分化过程中某一胚层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将会涉及由此胚层发育而来的有关器官系统。胎儿…  相似文献   

19.
盛玉山 《考试周刊》2010,(28):189-190
2009年的高考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所占的分量很重.属于重点考查的内容常常涉及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和实践的运用,而与X、Y染色体有关的遗传和变异的问题,以伴性遗传为特色,也已成为高考的新亮点,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遗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所以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伴X遗传单独出现时,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和常染色体结合起来时,学生就很容易搞错,请看例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