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影响高职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作为工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亳州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以及学习动机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结果:高职生整体表现出较好的专业认同感;高职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差异显著;高职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动机与专业认同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志愿选择、就业前景、学习条件对专业认同影响显著;结论:专业前景、学习条件和学习动机可以解释专业认同30%的变异。可从以上三方面着手提高高职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习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初步编制了高职生学习满意度问卷,对331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高职生学习满意度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学习满意度因素主要为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自身学习和素质拓展5个因素;学习满意度整体上呈中等水平,最满意的是师资水平和素质拓展,不太满意的是教学条件与自身学习;男女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的学习满意度未见显著差异,但大一、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要高,参加过专业实践学生比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要高。建议地方高职院校应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并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应对二年级学生和男生给予特别关注,以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对口中专(幼师、职专)和普通高中两类学校的情况,从兴趣培养、课型设置、练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高生进行钢琴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低对口就业率的专业发展现状,对酒店管理高职生的就业倾向展开研究。对影响这类学生就业倾向的16个关键因素进行标的,并采用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每项因素对于就业倾向的影响权重。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职业成就、社会认可被认为是影响这类学生就业倾向的四个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对口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口升学的学生群体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容易忽视,高职院校中没有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课程设置,忽视了中专阶段到大专阶段教育的衔接,自然形成了高职教育中对口生的不对口教育。对口生的基本素质、心理现状以及对口升学学生的教学特点等客观条件要求高职院校中必须对对口升学学生进行对口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口高职专业课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玉梅 《职教论坛》2003,(18):17-18
目前,我国在校高职学生按照生源不同,分为对口高职学生和普通高职学生。对口高职学生,是指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初中毕业的成人中专等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升学考试,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普通高职学生,是指应届、往届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学生。近年来,高职对口招生数量快速增长,仅山东省就从1998年的2000人发展到2002年的30000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6.8%,大大快于同期普通高校招生的增长速度。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对…  相似文献   

7.
王智慧  吴倩倩 《科教导刊》2019,(12):182-185
通过对近700名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发现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中语文学习认知内驱力水平相对较高,而语文学习效能感水平较低;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附属内驱力和学业成就归因两方面,在年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学习意志这三个方面。新的时代条件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更积极、更人性化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语言学习观念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体育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高职生所持有的英语学习观念,并以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男生和女生、体育生和非体育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对不同专业类型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口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针对对口高职生个人阅历丰富,思想活跃,文化基础差异大等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管理好对口高职生,是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李艳 《文教资料》2012,(6):172-173,175
作者对安徽省部分高职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动机强弱和存在差异进行归因及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显示,高职生在职业取向、求知进取、学习自主等方面的动机较强,而外在欲望和外界期望的动机较弱;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高职生在某些学习动机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学习能力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调查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发展能力不如三年制高职学生,其它方面水平相当。总体而言,学习能力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生源,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对口入学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一贯制的初中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的第二学历生。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学习态度、自律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心理问题亦较多,增加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高职学生的特点,注意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构,高职生的学习投入问题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帮助其缓解学习倦怠状况.采用学习投入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农村生源的学生学习投入度更高;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其学习投入度越高;依个人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投入度越高;专业满意度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投入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业自我效能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学习领域的表现。江苏农牧科技学院在校生学业自我效能的调查显示: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高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在总分上更占优势、一年级学生更占优势。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以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对所学专业满意的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优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但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对是否贫困生以及月生活费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高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不能正确定位、过于强调专业对口、期望不合时宜等问题,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就业意识,顺利实现就业。高职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发挥就业指导课、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团组织的作用,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相关专业高职生的情商状况。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EIS)对1094名医学相关专业高职生的情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相关专业高职生整体情商状况良好;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情商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年级、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担任学生干部与否在情商总体水平和各情商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天津市4所高职院校456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调查,分析了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男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最高,大一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呈极其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了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对520名被试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1)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均分接近中数,去个性化得分最高;(2)学习倦怠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男女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持平;(3)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基本持平;(4)对口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在总维度、情绪倦怠与成就感差异不显著,但在去个性化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对策,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职生的对口就业率偏低,而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却得不到满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基于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以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对705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轻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8.94%,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7.02%,高度倦怠的检出率为7.94%,学习倦怠的累积检出率为53.9%;总体来说,学习倦怠在性别、学校、独生与否、家庭居住地、学习成绩、选择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倦怠检出率及各统计变量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干预,从而构建良好的高职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