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高考试卷(理工类)全国卷(Ⅱ)解答题第18题,题目及解答如下:题从某批产品中,有放回地抽取产品二次,每次随机抽取1件,假设事件A:“取出的2件产品中至多有一件是二等品”,的概率P(A)=0.96.(1)求从该产品中任取1件是二等品的概率P;(2)若该批产品共100件,从中任意抽取2件,ξ表  相似文献   

2.
条件概率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数学题中也有不少条件概率的题目。厘清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有些同学对条件概率中的"条件"与事件发生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到位,认识不明晰,导致理不清头绪,从而出现解题错误。因此,在解答条件概率问题时我们要深刻理解"条件",从而找到解决条件概率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对解题后的教学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题目解答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再思考、再探索。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路,总结规律,而且能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固和扩大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些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审题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对问题进行的解读。也就是说,要想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就要先理清题目中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它们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去远行,如果没有弄清楚路线就出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会审题是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一步。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之后,不去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是看到数字就开始解答,结果,因为没有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而解题错误;有  相似文献   

5.
浅谈解题后的再思考刘北荣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对解题后的教学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题目解答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再思考、再探索。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路,总结规律,而且能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在学习概率统汁知识时,利用类比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看清本质,避免误区。一、条件概率与积事件概率的类比考纲要求"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但条件概率往往与积事件的概率容易混淆,通过典型例题加以类比,容易走出解题误区。例1从一批次品率为30%的10件产品中,每次不放回地任意抽取1件来测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97):63-6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先设后求"是较常使用的解题思路。但有时候按照先设后求的解题思路会使得题目解题过程变得复杂起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运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简化解题的步骤,准确求解题目。所以,文章将从"分数比大小""几何问题代数化""方程代数求解"三个角度谈一谈"设而不求"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光照图的解答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图形形式变化万千,没有可能把各种形式的图形都一一涉及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解题的思路掌握好,认准基本的规律。这样的规律和解题点一方面要在平时的练习中逐步去自己领会,另一方面多看一些这类题目的经验性文章也是不错的方法。下面是解决几类这部分题目时我所得出的几点思路,希望能予以大家帮助。一、简单判读  相似文献   

9.
概率计算题型中,解题时经常要我们分清"有序"与"无序"、"有限"与"无限"、"有放回"与"无放回"等条件的影响,笔者将这些问题形象的概括为"三有"与"三无"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剖析,供广大读者参考.一、"有序"与"无序"问题在古典概率计算题型中,经常要区分"有序"还是"无  相似文献   

10.
审题就是答题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审题要弄清楚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审题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审题而盲目解题的坏习惯,要求学生解答之前至少读三遍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教给...  相似文献   

11.
以解析几何为依托的概率问题既是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为概率问题注入活力提供了深刻背景,颇具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解答这类问题既要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更要注意解答概率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下面采撷数例并予以分类解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概率统计解答题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近几年全.国卷中概率统计类题目的考向,帮助同学们纠正错误认识,提高解题能力。一、题意理解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例1某工厂某种产品成箱包装,每箱100件,每箱产品在交付用户之前至多要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概率统计解答题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近几年全.国卷中概率统计类题目的考向,帮助同学们纠正错误认识,提高解题能力。一、题意理解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例1某工厂某种产品成箱包装,每箱100件,每箱产品在交付用户之前至多要做。  相似文献   

14.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我们不应该仅为了求得正确答案,而是应该注意总结解题的一些规律,并且应用规律。从而使我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仅以“漂浮问题”为例作一简要说明。题目:在一个盛水的柱形容器中浮着一块冰,冰中有一个物体,如图1,试分析当冰完全熔化为水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了概率和统计的教学内容 ,有两类基本的抽样问题应区分清楚 1 不放回抽样问题 1 若某批产品中有a件次品 ,b件正品 ,采用不放回抽样方式从中抽n件产品(n ≤a b) ,问正好有k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解 把从a b件产品中取出n件产品的所有可能组合作为基本事件全体 ,总数为Cna b,有利于场合数为Cka·Cn-kb ,由等可能性事件的定义可知概率P =Cka·Cn-kbCna b,这一概率称为超几何分布 .2 有放回抽样问题 2 若某批产品中有a件次品 ,b次正品 ,采用有放回的抽样方式从中抽n件产品 ,问正好有k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数学中,排列组合问题是每年的重要考点。其通常出现在填空题中,属于中低档类型的题目,因此其也是考生必须拿分的题型。但该类题目类型比较多,而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没有分清题目类型,错用解题方法从而导致题目解答错误。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三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方差的学习中,学生常常困惑于有放回抽取和无放回抽取的概率、期望、方差的联系与区别,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研究给学生答疑解惑。题目有n件产品,其中有m件次品(m相似文献   

18.
解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尤其在解答一些比较复杂的非标准型的题目时,除了需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假设、猜想和试验。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组成完整的解题的一般方法,也就是探索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能结合具体题目的解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对有些题目,如果学生用一般的分析—综合法进行解答有困难,又没有特殊的规律可循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猜想和试验,反复探索,找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计算自由交配后代中某种或某几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问题,要准确快速地解答此类题目,科学的解题方法很重要,笔者在此介绍一种利用多项式乘法原理求解自由交配中概率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在解题时,如何才可以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钩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式,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例如换一种方式表述条件,将图表转换成文字,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使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解答生物选择题应注意以下事项:1.仔细审题仔细审题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前提。见到一道试题之后,首先要弄清题目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排除表面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理解准确无误。2.抓住关键一道选择题,不论其本身,还是其涉及的有关内容,一般都会包含有多个因素。在解题过程中,就是要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解题的关键,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3.把握规律有些试题的解答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并应用好解答规律,就会使解答既迅速又准确。4.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一般程序(1)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