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课程》中提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认识心理学下,所谓问题是指个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到: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98):81-82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初步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农村数学教学措施,要改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潜能,重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借助媒体技术进行分层教学,运用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林 《历史教学问题》2006,(3):102-103,9
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p.2)为了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历史教师们积极探索,创造出很多有效…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教师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缺乏新的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首先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性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能力表现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本文针对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谈一谈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8.
姚卫莲 《成才之路》2014,(27):26-26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提出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内容庞杂,教师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备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探究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景宜 《教育导刊》2004,(3):67-68,71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中学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实践表明,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以下是在政治课教学实施探究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首先要确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明确为什么要改,改什么。传统的教师只按简单的模式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张扬。只有弄清了新课程的要求,才会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们才会自觉地投…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中学政治课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实践表明,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以下是在政治课教学实施探究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尝试。一、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还为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远程教育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不断的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将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以此来推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梁理 《考试周刊》2012,(43):97-98
本文主要讨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语法词汇等知识和技能,更要发展听说交际技能和能力。然而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目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许多农村中学校教学设备需要改善,而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努力和双向的和谐沟通。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转变教学理念,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策略,使其策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指导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改变。除了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有教学办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式学习向积极的、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可能性、超越性等特征。实施生本教育利于打破学科本位,有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本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强调构建生命课堂,即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学理念人本化,教学目标生成化,教学内容生命化,教学方式体验化,教学关系和谐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形势下,不仅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本文对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进行探讨,以适应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达到最佳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农村课堂曾被简单概括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直接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师为天"的思想导致学生没有发言权和自主性,因而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为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要转变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