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学生语言习得的最直接途径便是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而"言语承转"便是言语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承"是对文本语言的继承:"转"是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承转结合,便实现了言语本质的习得.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言语承转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马巧云 《江西教育》2022,(15):51-5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要基于课程属性,明确核心内容;基于内容理解,关注言语形式;整合情境资源,搭建语用平台;强化实践训练,获取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三、教学目标要反映学生言语实践的行为和阅读文本时心理的变化教学目标即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与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预期达到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结果。因而,在教学目标中应该反映出学生基于文本阅读的言语实践行为和学习心理有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学习表现,应达到怎样的言语发展程度等。要做到这些,须基于文本阅读的言语实践活动,力求通过描述学生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关注教学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慧眼识珠: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过于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学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领会与掌握逐渐被弱化,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也并不理想。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更多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语用意识,依据文本内容,挖掘言语增值点,落实言语积累;破解言语形式,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学对话论》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到感性的言语形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度挖掘文本价值,将目光聚焦在对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的感受和品味上,引领学生对言语的理解从模糊走向准确,从浅显走向深刻,对言语的训练从单篇走向群文,逐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优化学生的言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0.
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分析是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实践表明,通过从聚集字词、比较句段、融情想象、模仿抒写四个角度对言语形式的关注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内容理解出发、从言语形式出发,同时将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理解言语形式的表达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明白文本的内容,体悟出文本所蕴藏的真情,理解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匠心。  相似文献   

12.
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分析是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实践表明,通过从聚集字词、比较句段、融情想象、模仿抒写四个角度对言语形式的关注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推进言语实践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随文练笔成了当下提升阅读课堂效益的有效教学形式。结合当下课堂教学的整体质态,我们应开掘出全新的随文练笔形式。具体策略有:在文本情节中补充插叙,践行嵌入式练笔;在文本情韵中共融共生,践行同构式练笔;在文本信息中提炼概括,践行点评式练笔。  相似文献   

14.
文本皆有言语特质,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现实教学中罔顾文本的言语特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语用训练的现象并不鲜见。语用训练要基于文本的言语特质,否则,将会演变成纯工具性的技术操作、机械练习。基于言语特质的语用训练的具体策略为把握表现手法、个性表达、言语品质,实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拔节;在品味细节描写、文本主旨、布局谋篇中,推进与递升语用训练。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5,(3B):13-13
张增田等在《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独自式”的教学而言,以“沟通性”的对话为本质的教学。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一、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它是师生基于个体经验及人与文本的对话而进行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要聚焦言语形式、创设言语情境、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积淀言语经验,养成表达习惯,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的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怎么说和怎么写,也就是进行言语形式的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语形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悟、去实践,从而能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锐度,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要少一点解读,多一点运用,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体,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级语用能力。文本解读是言语实践的跑道与车间,言语实践是文本解读的出发与旨归。具体而言,应当基于实践,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基于语用,用教课程的理念来教课文。当然,强调言语实践,并不能完全抛弃语文知识的讲解。否则,语文教学就是失去了它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必须将文本的言语形式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解读文本中遴选文本形式的典型价值,引导学生在解构中掌握文本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感知言语中推进言语训练,在读写交融中发挥文本形式的范例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修订版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文教学进入了语用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语言闪光点、留白点、动情点和争议点,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提升学生的言语生命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