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要在知识传授中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社会功能,启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焦莹君 《考试周刊》2015,(3):121-122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学历史教师就要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关注社会。它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改变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提出了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行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高中各年级的历史教学很难兼顾这三项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姚国安 《文教资料》2008,(31):122-12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如何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道德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学生加强道德知识的教育,第二要对学生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三要对学生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改进教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加强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是历史教学的一部分,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因为中学历史课堂上的教学,不仅是要教给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和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进一步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给中学历史教学应有的地位。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操,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具有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需要的、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特定任务。明确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中发现,农村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兴趣不大,与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这种现象的形成以及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发现其实在农村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提高本课程教学有效性,教师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反映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使本来应该兴趣盎然的历史学科成为学生"最难学的学科",但学生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由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材与社会现实的契合点,使历史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了社会生活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重视这部分知识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系统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促进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凡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清楚,中学历史教学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的能力。要达此目标,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夏锦铸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历史知识的传授任务,还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的思想教育作用,通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完成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课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教育,即...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历史知识由点串成线,再由线连成面。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形成三种知识结构体系,即历史知识的章节结构、国别朝代结构和分类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及高考历史科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概念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关注,分析并探讨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一、关于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对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的认识,是明确历史教学思想的前提。传统观念将历史知识结构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类。具体知识,指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规律性知识指的是历史概念、规律之类。从“具体”与“规律”的视角去分析历史知识的结构,很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通过历史教学引导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或者对史学界尚有争议的结论进行论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具体地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效。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任重道远。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中学历史教师要从成为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之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并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语言艺术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依据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再现历史容貌、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抽象概念、弘扬历史真善美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教书首先是育人.这个人就是学生。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有关历史知识.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这一宝藏.价值很大,意义深远。中学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贵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