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类伤害不容易被意识到:当教师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时,对中等生的冷落就是教师在无意识当中对中等生的一种伤害。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和新《课标》为基础,分析教育教学中教师忽略中等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三个解决策略: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中等生的主体意识;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注重训练的有效性,改善中等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军  周利平 《考试周刊》2012,(53):185-186
优生能为班级、学校争得荣誉,后进生会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考核,因此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两头学生身上,而"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这类学生容易被老师忽视。教师要关注中等生,因材施教,根据中等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可以把中等生大致分为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只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阳光,他们就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等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中等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为班级出力,为班级争光。〈br〉 一、记住中等生的名字。优秀的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时,往往会花一些功夫记住全班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大多数班主任则往往是及早了解尖子生和调皮生的情况,只记住他们的名字,有的班主任甚至和学生相处了很长时间后,仍叫不出中等生的名字。如此这样,中等生感觉不到班主任的关注,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自然就会沉默,心里产生隔阂,从而远离班集体。  相似文献   

4.
关注中等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策略有:赏识激励;延时评价,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给中等生多创造表现的机会,帮助中等生改变消极因素;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树立榜样,改造中等生的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存在感是指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被教师所感知、关注和重视的自我体验,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存在价值。然而,“抓两头,带中间”的实践教学策略却使得中等生缺失课堂存在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解读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缺失现象背后的隐忧,诸如对中等生权利的剥夺增加其消极体验、被关注感缺失导致中等生与“重要他人”疏离、标签内化催生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在此基础上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寻求提升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的方法:以关注理解为起点,采取更为公正的教学行动减少中等生的消极体验;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给中等生以情感支撑;形成中等生特有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团体,祛除标签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激活的入手点--打破心理定势 1.正视差异,改变"配角"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班级里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并非要求我们把它拉齐扯平,他们都是课堂中平等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无视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刀切"、"齐步走",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此悦纳自己,不再活在优等生的光环的阴影下,消除"配角"意识.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消极的心境产生.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帮助中等生走出困境,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在“自学、精讲、勤练”的教学中,多关注中等生.其次要针对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中等生实际水平,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加强基本概念教学.此外,还应注意问题的分析引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等生,就是指除优等生和差生以外的学生。中等生易分化,和优等生、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中等生人数在教学中是个变量,在一定的阶段里,具有相对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教师研究中等生,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性。教师的经验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即中间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被科任教师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也是“两头”的学生,而很少有“中等生”。美国教育家称中等生为“灰色儿童”真的很贴切。中等生学习成绩中等,一般都很遵守纪律,所以教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不受人注意的中等生会变得自卑、懒散、没有进取心。他们是最渴求关爱的,甚至于有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不惜做出违反纪律、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纪律、活动、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学生。实际上班级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中等生,但教师却常常会忽略,甚至于冷落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等生往往表现平平,成绩久久不能上去。之后,对于学习,他们就会慢慢地变得懈怠。  相似文献   

12.
<正>班里的优秀生、尖子生们,老师们总是无形中给以特别的关注,班里的后进生,或者捣乱的学生呢,也往往是占用教师时间最长的学生,不断的思想工作学习帮助等等,但是那些无明显优点和缺点的中等生却占一个班级中人数的绝大多数。这些学生品行良好、成绩中等,一般不用让老师操心,又难得为班级争光,就算有时冒出一点闪光点往往很快又泯然于众人之中。通常对于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中等生很难感受到,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在教师指导下成长的机会。然而,中等生处于优生与  相似文献   

13.
中等生向来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被班主任高看一眼,视为珍宝,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被班主任倍加关注。可是,近年来,在一些初中毕业班中,"中等生"俨然成为班主任的"新宠",原因何在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各校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源大战。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学生进入省市示范高中就读,部分因为基础太差,难以继续学习,有的直接步入社会,加入了打工的大军,有的则成为  相似文献   

14.
倾情中等生     
所谓中等生,是指在班级中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一般而言,约占班级总人数的70%.中等生在班内比例之大,人员之多很难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是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在因素。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认可度。基于对北京市7个区县24所学校高中非毕业年级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的调查发现,中等生在学习心理品质上表现出自我认同度较低、学习动机强度不当、课堂学习认真但深度思维不够、乐于进行实践活动但参与度不高等特征,这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为促使中等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关注中等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其转变学习态度;要加强对中等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同时要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中等生深度参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中等生,通常指那些学习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一般占学生数的60%左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中等生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差生三个等级,其中中等生是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且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教师若教学得当,则可发展成为优等生。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中等生成绩则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则对其提出几点建议,以望对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中等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可上可下,很有潜力,帮一帮可能“突飞猛进”,稍不留神也会“节节败退”。中等生又是一个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群体,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忽略中等生,不能使中等生后退,而应放“飞”中等生。那么,怎样放“飞”被忽略的中等生呢?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属于中游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如果教师只注意了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教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甘居中游、不求上进的心态。其实中等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一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