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是《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创刊45周年。曾在两社工作过的450位同志和应邀到会的代表共6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并成立“新华日报暨群众周刊史学会”。王震同志、邓力群同志;当年在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同志;当年大力支持和帮助《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胡子昂、朱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新5军分区一个干休所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新华日报》的老报童邱俊川,听他讲起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卖报的岁月……A1942年3月,邱俊川才14岁。听说在重庆做贩米生意的表叔文荣章,为他在《新华日报》找到一份差事,邱俊川特地从武隆县乡下来到重庆。那时,听家里人说,在《新华日报》工作就是为共产党工作,就是为穷人工作,并且是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是很令乡下人羡慕的事,邱俊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迫不及待地来到嘉陵江口米站来找表叔。表叔安顿他住下之后,即刻去和那个为邱俊川介绍工作的“同志”联系,过后才知,这…  相似文献   

3.
3月6日,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许川辞世十周年祭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罗鸣、《新闻界》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及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到许川生前的居所,接上他的夫人周天相同志,驱车来到黄龙公墓,凭吊他们敬爱的好领导许川同志。上午10时许,翠柏环绕的许川墓前,原《新华日报》的10余位同志已经聚在那里怀念他们的老战友。原《新华日报》编辑彭雨说:“许川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思想敏锐、有胆有识、追求真理、笔锋犀利的新闻工作者形象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不一会,四川函授学院的同志也捧着鲜花来了。《新闻界》编…  相似文献   

4.
四月三十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新华日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毛泽东同志曾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一九五三年二月和一九六四年七月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一九五零年,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全体同志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办出了一张既不同于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出版发行的苏共《真理报》,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条件下出版发行的英共、美共的《工人日报》和  相似文献   

7.
我是于1949年10月,在虎踞龙盘的石头城,认识石西民同志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的。他当时是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1952年底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1938年春,八路军驻渝联络员周怡同志到了重庆,当时除他夫妇外,人手很少。最初一段时间,我常在他那里来往,帮他了解一些地方上的情况。汉口《新华日报》重庆航空版是由《大公报》代印的,每天要等大公报的机器空下来后才能开印,出版时间迟。周怡同志当时就想自己搞一套印刷,他给我谈起此事,也可能已预感到《新华日报》有一天会迁川,这点他没说。一摸底,问题可多了,当时迁川工厂甚多,凡是机器设备都很缺俏,印刷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46-47
<正>熊瑾玎(1886-1973)是《新华日报》的创始人之一,于1938年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工作了9年,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在国统区的这个宣传阵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共南方局和报社的同志称他是《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熊瑾玎又名熊楚雄,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熊笑三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熊瑾玎早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1914年以后在长沙当了五年小学教员。1921年,他曾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在周恩来同志亲切的关怀指导下,形成了优良的报风。勤业、勤学、勤交友,就是其中的一种。“三勤”的核心是勤业。报社的工作人员勤于采访,勤于编辑,勤于写作,勤于本岗位的业务,是办好报纸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早已为当年老一代新华报人的业绩所证实。南京解放后,《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由原在重庆《新华日报》担任领导职务的石西民同志任社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我在撰写《新华日报史》过程中,通过访问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老同志和搜集的文字材料,对潘梓年的一生经历有了较多的了解。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此,我要对他在《新华日报》的一段经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一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  相似文献   

13.
管纪奋 《新闻界》2001,(1):33-34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一张照片,激起情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川老战友的一次聚会上,许川同志和我同声高歌几十年前在进军路上爱唱的进行曲,嘹亮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   1949年 7月,许川同志和我同时在上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报到,同编在新闻出版中队。重庆解放后,我们在《新华日报》共事五年,以后在《四川日报》又共事将近三十年。许川当过记者、编辑组副组长、组长、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不论在哪一种职位上,他都不离采写。他牢记《新华日报》老领导常芝青同志一句名言:“干…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代论”是《新华日报》社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极其鲜明地反映了我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立场和主张。因而,这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书籍。熊复同志为该书撰写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序言。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到政协礼堂参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举行的茶话会,在聆听张友渔同志讲话时,心头忽然涌出一句唐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起了逝世不久的田伯萍同志。1980年5月,我随同石西民同志到重庆搜集《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和关心在南京出版的《新华日报》,他曾3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勉励报社工作人员办好这份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党报。  相似文献   

17.
一 1938年秋,为推动全国抗战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华北战场上开辟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充任敌后军民抗战的号角。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新华日报》总馆派出何云同志负责筹建《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当时日寇已经占领武汉,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处于敌后的华北,敌情险恶,环境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创办一份大型报纸困难异常。报  相似文献   

18.
石西民同志《报人生活杂忆》(重庆出版社)、于友《名记者的脚印》(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两本值得一读的新闻书。石西民同志是新华日报创办人之一,以写新华日报的办报历程和体会为多,同时兼忆报界许多老同志。张友渔同志为本书作序,认为本书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和教益。于友同志则以写共同战斗过的名记者为主,兼写外国同业。方汉奇同志在序言中说,以记者写记者,提供了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实难能可贵。当年,重庆新华日报与延安解放日报一样,同是党报史上光辉的一页。但两报的办报条件不同,一在国民党统治区,一在解放区。在国民党统治区办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新华日报》派我驻徐州做记者期间,地委书记刘锡庚同志曾多次向我讲述过他在延安《解放日报》当过记者。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鼓励我在采访活动中要注意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发现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20.
近读几则关爱通讯员的新闻,深感其做法令人欣慰。江苏射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干部顾长清做了40多年新华日报通讯员,退休后仍坚持写稿,新华日报又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去年他将被采用稿结集成书,书名叫《我和新华日报45年》,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为该书写了题为《党报之友》的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