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人才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因为辩证法贯穿于他的整个人才思想体系中,所以才使邓小平人才思想活起来.人才这着棋活了,经济建设就活了.所以,能不能把人才这个棋子走活,是关系着全局的大问题.而懂不懂得、会不会运用人才的辩证法,又是能否搞活人才建设的关键.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唯物辩证法娴熟地运用于人才建设之中,促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成千成万地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研究分析了杨献珍的经济辩证法思想,认为杨献珍不仅提出了“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的哲学命题,而且把唯物论贯穿于他的经济辩证法始终;不仅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题,而且突出强调“矛盾对立面的统一”,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的诸种矛盾关系.他针对经济工作中的“历史超越论”、“唯意志论”、“形而上学独断论”等错误观点展开了批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在编制与实施我国第一至第四个“五年计划”过程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来认识、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富的思想财富。把握周恩来主持编制与实施四个“五年计划”过程中的思想特色,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邓小平改革观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赣榆电大分校吴素贞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本文仅就体现在邓小平改革观中的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更是杰出的辩证法大师。“照辩证法办事”是他突出的风格和特点。他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支配下,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使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指导中国人民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他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是最无片面性弊病的科学。邓小平同志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代表。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思想,就是坚持用整体论与矛盾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生动表现。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指出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  相似文献   

7.
刘国光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实践中做出杰出的贡献。从事经济工作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探析刘国光经济研究方法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有助于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者向老一辈经济工作者学习,把握正确的立场、方法,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做贡献。通过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使刘国光的经济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总理长达26年。他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几十年来的正反两方面实践证明,周恩来的这些思想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邓小平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受周恩来影响较深,他们的思路往往相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经济思想。邓小平的若干理论观点,更是直接来自周恩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际舆论普通认为,邓小平是继承周恩来的务实路线。  相似文献   

9.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初探福建师范大学潘玉腾陈云是我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七十多年来,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熟练地运用到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辩证法思想。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把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教育问题作了全局性、战略性的辩证思考和 谋划,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的教育辩证法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来,党中央一再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着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全面、辩证的观点,巩固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唯物辩证法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将辩证法的规律客观化、普遍化,并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他的军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但是,与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相比,更加重要的方面则是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实践的辩证法”。因此,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新贡献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反映在他的著作中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形态所不同的是,他的著作中具有着更为浓重的实践感。其二是反映在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中的辩证法,它既不同于自然界的客观形态的辩证法,又区别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特殊的辩证法财富。在毛泽东那里,唯物辩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总体性思想对于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内涵。研究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精髓,进一步论证总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当代中国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列宁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新阶段的杰出代表,在他一生的哲学研究中始终把辩证法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对辩证法的理论探讨是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之一。研究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来源,不仅可以证明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是对历史上优秀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研究列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列宁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新阶段的杰出代表,在他一生的哲学研究中始终把辩证法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对辩证法的理论探讨是列宁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之一。研究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来源,不仅可以证明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是对历史上优秀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研究列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由于没有阐述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个发展阶段,致使有些学生把辩证法等同于唯物辩证法。其实,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 邓小平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矛盾精髓、辩证法精髓的思想; 二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的思想; 三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六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矛盾的思想; 七是祖国统一和对外开放的理论; 八是辩证矛盾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历史的发展中,道家思想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领悟,在哲学史上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把道家思想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效地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近五年来,我国学界对周恩来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视角对周恩来思想(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外交思想、政党建设思想、民族思想、教育思想、新闻思想、文化思想和民本思想)、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弘扬了周恩来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是马克思主义从冲突到和谐的转化机制在地域上的表现。一方面,唯物辩证法通过批判吸收中国传统和谐辩证法的“重和”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方法论思想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变通性,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和谐辩证法本着综合创新的原则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吸纳与丰富,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完成从冲突到和谐的转化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