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生生活在家庭中,每个家庭都存在着差异,家长的职业、爱好、性格、经历的不同使各个家庭各有特色。如果能有效地开发家庭这个课程资源的宝库,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家庭小实验是指在家庭里利用身边材料进行的化学小实验。这种学习活动是学生将化学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它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通过完成实验内容,还能加深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使科研之风进入家庭,使家庭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固,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家庭语文学习资源并进行科学配置,目的就是要沟通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依靠社会,特别要依靠家庭。开发家庭语文学习资源,既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家庭语文学习资源的种类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空间,家庭中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4.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联合学校和家庭两个社会机构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并对学校教育管理献计献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是我国学校教育从封闭式办学逐步向开放式办学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学到做人道理,成为德才兼备的对社会、对家庭都能尽职尽责的人。  相似文献   

6.
家庭结构、气氛与家庭的管教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中学生维持一种顺畅、和谐的心理状态,而不正常的家庭结构,则易使中学生经常性的产生失落感。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成员相互间充满敌意,容易给中学生带来偶像破灭感。父母的管教模式是溺爱、粗暴还是民主,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要求是否恰当,都对中学生是否能维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溺爱、保护型的管教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自我观念,形成自我中心,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生活,抗挫折能力较低;专制型和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则使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畏缩自卑的人格;而民主型的管教方式,则是严而有格,既不放任自流。又能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循循善诱,耐心说服。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为适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源比普通高中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等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对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相互协调,全面渗透。使学校、家庭、社区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教育舍力。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转化,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为中职学校在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闯出一务新路,提供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与家庭、社会、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心理联系,这种联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养成好的素质,如勤奋好学、团结友爱、活泼健康;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形成粗暴、固执、孤僻等不良行为习惯。   师生关系。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能动的社会人。当他们走进学校的第一天,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和欲望。教师应真诚、无私、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使自己和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性…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本全册 (人教版 )共安排了 16个家庭小实验。它的设置 ,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 ,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 做好家庭小实验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化学世界的神秘与新奇 ,使学生向往学习化学。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使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家庭小实验更是锦上添花 ,不仅直观鲜明、生动 ,而且由学生自己亲手设计进行操作、观察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周萍 《考试周刊》2011,(84):178-178
家庭小实验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实施家庭小实验有其重要的意义:能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家庭实验有利于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第一个家庭实验点的创立我校前身为农技中学,始建于1983年,1986年我们送出了第一届毕业生。由于当时学校实验、实习条件不完备,学生出校后缺乏实践能力。为了对学生质量负责到底,我们决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扶上马再送一程,使学生在生产中补上实践这一课,并使他们成为能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领头人。第一个家庭实验点建立在村民对科学种田有要求、毕业生个人条件比较好、离校又较近的南皮镇桃园村侯晓东家。指导老师首先指导他进行家庭蔬菜种植,使一个分文不收的庭院当年就有了1700元的收人。同时,全村13户农民在侯晓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贺兰县教研室李怀安如何转化后进生,使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是义务教育的需要,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基础、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等方面确有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好些,有的学习差...  相似文献   

13.
“政府和学校是能有所为的。抓手是学校,对家庭要提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生活,而且相比家庭,学校更容易操作,因为不可能规定每个家庭必须坚持晨跑、户外活动等,但学校完全能对学生作出规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小实验的特点及作用化学家庭小实验具有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等特点。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种独特形式,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机会较少的弊端,而且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操作。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这些小实验,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以家庭为  相似文献   

15.
1.家庭意识。既使学生爱校如家,又使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管理者要把家庭的理念、道德、生活情趣引入学生宿舍的管理中,要尽快消除新生、外地学生的孤独感、陌生感,要培养学生爱惜公物即是爱惜自家财物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尽力消除独生子女们特有  相似文献   

16.
家访三得     
搞好学校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而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访能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因此,家访工作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家庭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当的家庭作业,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设计家庭作业时,要特别注意突出以下“五性”。一、趣味性以往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设计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作业。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作业增趣。例如,学习业增趣。例如,学习了“20以内的…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很多学校用“考”代管理,以“考”兑奖惩,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工作被一“考”了之。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同普及义务教育相悖,而且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学校工作涉及多方面,既有教学工作,也有校舍、校貌、校风、校纪问题。学校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不仅设备、经费有异,而且社会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有别。教育对象参差不齐,富裕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和文化情况好,能安心学习,高寒贫困地区不少学生家庭生计和家庭矛盾使之无法安心学习。凡此种种,仅用“考”进行管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这种不全面、不科学的做法,不仅不…  相似文献   

19.
齐玉慧 《山东教育》2005,(19):91-91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课程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因为人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这就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学习产生差异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所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家长的溺爱造成的。在社会怠速发展的今天,处处都是竞争:交往、沟通、细节处理、服务能力等在笔者看来都是行为习惯的竞争。让我们找出其客观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从心开始教育,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