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对艺术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电子科技使传媒形成了与以往任何的艺术样式都不可同日而语的艺术形态.当代美学与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体现了美学的转向,却不足以建构当代美学的内在机理,艺术作为人的审美之维还是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角色.传媒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整合性概念,是在与传统艺术相对举意义上提出来的,它为当下的审美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对象和审美经验.传媒艺术固然包括了传统艺术的内容,但是传媒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又是我们探讨新的审美方式的逻辑起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的形式创造特征是显性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所感悟到和鉴赏的首当其冲是艺术家的形式创造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形似"并非艺术家的首要追求.而传媒艺术供我们观赏的图像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摄录,又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播放,因此,就显得异常真实.与传统艺术相比,主体的形式创造因素在欣赏者面前淡化退居其后.距离感的消解,审美主体对于对象的融入,在传媒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是普遍的.传统美学主张"无利害"的审美,也就是远离欲望,传媒艺术的审美则是和欲望密切相关的.在传统艺术中,娱乐的功能只是诸多功能之一,而且决不会占有首要的位置;而在传媒艺术中,快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审美需要,娱乐提供了最为普遍、广受欢迎的快感资源.传媒与生活密切相关,但传媒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在日常生活的呈现不能取代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旭  孙红 《今传媒》2016,(12):148-150
审美同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方式的特有表现.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现审美主体间性转变,而审美同情在物我合一,间性交融的本体论层面的追求则体现了审美主体间性特质.中国书法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书者通过审美同情的方式对于被欣赏对象和创造对象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审美主体间性的活动.当代书法创作流于形式主义,出现审美主体间性的缺失现象.文章尝试从中国书法创作的视域下解析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并提出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学情感是现代动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意象元素,不仅是现代动画构图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现代动画在绘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对促进动画形象展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美学情感在动画的融入既可以增强现代动画绘画的艺术性,也可以增强现代动画的形象魅力.因为美学情感的融入不但提升了动画的审美质量,确定了动画展现的具体范围,更将独特的艺术情态塑造到了动画的场景之中,增强了动画的整体魅力,传递出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4.
电视台台标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兼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功效。从美学意蕴的角度来赏析,我国的电视台台标具有"字母的简洁美、线条的流畅美、书法的动态美、图形的象征美"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旅游与文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旅游提高文学的美学价值,丰富其思想内容,增强其生活气息,提高其艺术品位,使文学更充满魅力。而文学亦丰厚了旅游美,文学创作为旅游景色增色,为旅游活动添彩;文学修养增强旅游审美能力,提高旅游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邓喆 《兰台世界》2014,(6):120-121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书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从唐朝盛世中的书法大师颜真卿进行了解,他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技艺,创造出无数的书法名作,我们从他的《郭虚已墓志》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书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从唐朝盛世中的书法大师颜真卿进行了解,他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技艺,创造出无数的书法名作,我们从他的《郭虚已墓志》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高校学报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学术,轻艺术;重模式,轻特色”的弊端,封面设计普遍存在审美偏差。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审美原则。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在图案、色彩、刊标、字体、摄影等方面,新颖、独创的艺术构思,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展现学术期刊的艺术个性,传达学术期刊内在的文化意韵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艺术唯有借助于张力,才能突出作品的艺术表现性和审美感染力.读者之所以能够直接感知并欣赏到数字出版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内在的智能动态张力性.一方面,数字出版艺术张力的形成,必须符合“矛盾排斥”“对立统一”之类的“二元对立”形式法则规律: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艺术张力的呈现则务必依赖于数字艺术特有的动态化图文声像表现方式、塑造手段,才能彰显其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美学原理与科技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美学是由自然科学和美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理论科学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美学的产生体现了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它是当代科学整体化趋势的产物。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点:一是自然界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家揭示这些内在规律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形成了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表现为自然界的内在美。科学家的职责是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理论就是科学家的大脑对自然界内在美的反映。因此,科学理论的创造过程,就是科学家对自然界内容美的审美感知过程。科学家提出的某一科学理论所体现出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诉诸视听的具有非凡艺术感染力的独特艺术样式,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本文经多维度地深入讨论电影审美接受的现象与规律,最终强调了电影审美接受是电影艺术作品创造与艺术价值实现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接受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反美学观照:广告文化对艺术审美价值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殿元 《新闻大学》2007,(4):132-136
广告与艺术各自有着不尽相同的审美规范和不能互容的审美价值,广告的存在根据并不在广告文化内部,广告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他在他为的特征,广告文化的当下性和功利性构成了对艺术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消解。我们这里对广告文化的反美学关照并非要进行优劣的价值判断,因为我们不认为审美价值应该定于一尊,艺术本质不能代表所有的审美价值。当然,广告的反美学观照也不表明我们要举双手赞成广告对艺术美学规范的冲击,我们的立场是人本主义的理性审视,即对人类健全精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寒冰 《出版广角》2015,(14):124-125
美学是艺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近代西方美术史重要的理论依据.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以知觉层面的视知觉理论为内容撰写的一部美学力作,开创性地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艺术感知中.书中提出艺术表现审美新境界、新价值,明确了视知觉形式动力在知觉层面把形式和情感统一起来这一特征,丰富了美学审美标准,为品评现代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4-24
一般我们认为西方美学只讲再现.中国美学只讲表现。事实上.任何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而表现归根到底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不是艺术家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东西。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是侧重于表现的.但并非不要再现或没有再现。中国的书法说是最富于表现性的艺术了。但我国历代绝大多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批评家都一再指出中国书法美的创造是有其现实的根据和来源的。强调表现。但又不否定再现.这正是我国古代美学杰小的地方。西方美学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之前。的确是强调再现的,但古希腊的雕塑、悲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绘画、文学统统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5.
乔慧 《采.写.编》2021,(1):165-168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用现象学方法分析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的先河,因而成为现象学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价值论美学,《艺术的意味》一书在审美价值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划分审美对象与主体的层次,又吸纳心理哲学和生存主义哲学形成独特的开阔视野.探讨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为我们探索审美活动提供全...  相似文献   

16.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1(4):97-100
网络传播的美学内涵不在于交流信息,而在重构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空间维度上的"互联"和时间维度上的"互动",使康德所要求的"审美共通感"获得新的历史形态.网络浏览、网络写作和网络游戏,使主体间的非概念沟通真正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这使网络传播暴露出其内在的审美向度,同时也迫使当代美学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融合科学与艺术特质的影像作品,自然纪录片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意蕴.其内蕴的自然科学特质赋予它科学的理性之美,固有的艺术特性则赋予它艺术的诗性之美,二者交融错杂,成为自然纪录片的重要魅力之所在,为我们用审美的方式感知生态理念、思考生态文化建构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从总体来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更具本土性的审美特色。因此,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为主题,以导演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为例,探讨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美学理念,以期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邵建成 《大观周刊》2011,(29):82-82,91
意境是中国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评价一首诗歌优秀与否的最为重要的判断标准,也是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最为重要的鉴赏准则.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意境具有重要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以情为主;虚实结合,境生象外;含蓄蕴藉,韵味无穷。本文以若干诗、词为例简要分析并呈现了以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