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必成 《大观周刊》2011,(43):149-149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谢志仟 《大观周刊》2012,(35):342-342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马建民 《大观周刊》2011,(52):223-223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教学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明  夏伟梁 《大观周刊》2012,(46):369-36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李全 《大观周刊》2012,(13):266-266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程文明 《大观周刊》2011,(48):92-9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健康、促进身心发展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美育相结合,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与要求中,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陈晓东 《大观周刊》2012,(18):272-272
健康的体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而健康的体质靠锻炼身体而来。学校体育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心里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真正上好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培养团结友爱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8.
陈永波 《大观周刊》2011,(51):225-225
当前学生的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任务落不到实处:教学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现实: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程管理强调统一,知识性不强等等。因此,为了基础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总目标。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吴国乐 《大观周刊》2011,(10):138-138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需要去思考体育教学工作,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以及增强身体素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终身体育观以及美育教育等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0.
于萍  陈风 《大观周刊》2011,(38):195-195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张杰  范燕薇 《大观周刊》2011,(26):159-159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周云涛  夏伟梁 《大观周刊》2012,(45):392-392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高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站,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兴建 《大观周刊》2011,(45):131-131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区别于其它学科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并主要地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手段、方法。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  相似文献   

15.
敖选彪 《大观周刊》2011,(10):89-89
学校的每一门学科教育既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培博 《大观周刊》2011,(35):169-169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适应未来的需要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之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秦剑 《大观周刊》2011,(41):188-188
当前各个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探体会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傅海荣 《大观周刊》2011,(19):163-16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大观周刊》2012,(35):300-300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0.
李宝明 《大观周刊》2012,(37):306-306
现在的教学与以往传统的教学不同。各科目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