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轩兴 《新闻窗》2006,(6):16-16
由经济日报副总编辑丁土带队的“又好又快发展新看点”采访组一行7人,于11月7日至12月3日深入贵州采访,截至12月9日,经济日报连续在一版,二版等显著位置刊发了《生态新城显生机——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采访记》。  相似文献   

2.
张萍 《今传媒》2003,(6):18-19
标新立异的《经济日报》的每周导刊之《导刊财富版》分为“走近财富人士”、“老板谈财富”、“走在财富边缘”、“财富七日”、“百姓投资风向标”、“创业故事”等专栏。各专栏相互配合,以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百姓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全方位、多层面地将财富、投资、理财观念展现给广大读者。整个版面显得立体、丰满却又不失可读性,为整个《每周导刊》添色不少。其中报道的组织策划采用独特的平民视角、平民化的写作手法、平民化的报道方式、平民化的选题,既切实弘扬了“三个代表”精神、遵循党报的舆论宣传导向原则,又摆  相似文献   

3.
陈岩 《新闻前哨》2003,(9):30-31
中国经济刚刚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半年时间,传媒有关经济形势分析的报道便陆续新鲜出炉。这当中既有中央级媒体的分析,像中央电视台的综述《中国经济将呈“U”形走势》、人民日报的上半年经济形势述评《在挑战和考验中快速增长》、经济日报的4篇系列报道《电煤价格走势报道》,也有省级媒体的述评,像湖北日报近期连续推出的7篇《我省上半年经济形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民生新闻与经济报道有机结合,是摆在记者、编辑面前亟需破解的“考题”。衢州电视台经济信息频道从2008年开始在两者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频道的定位,创办了一档以“关注经济,服务民生”为栏目宗旨,以“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经济化”为定位的经济民生新闻栏目《经视新看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节目的收视率快速上升,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解疑释惑 引导经济热点 报道案例分析之六: 从“价格战”专题看如何在日常经济现象的报道中把握正确导向 案例: 从2000年7月31日开始,《经济日报》推出了“如何看待价格战”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8月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6.
作为体育工作者,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报刊都围绕十一届亚运会,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出现了不少精彩的通讯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见解新颖、说理透辟、相当具有启发性的评论文章。这里,我要着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经济界和体育界,推荐《经济日报》的“星期话题”——“迎亚运体育与经济系列谈”的三篇文章,《亚运会:中国经济的大广告牌》(《经济日报》今年3月11日头版)。此文认为,历来担当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东道主的国家,无不将体育盛会视为一  相似文献   

7.
一篇报道立意新、角度新,一张报纸办得活,指导性强,人们常常会称赞说有“点子”。“点子”成了衡量新闻工作者聪明才智的标准之一。《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詹国枢在研讨班上一席关于“点子”的讲话。成了研讨班的热门话题。一、点子的思维规律。1、逆向思维。有一组题为《出售》的漫画。第一幅画面是一位老者牵着猩猩去动物收购站。第二幅画面上却是猩猩从动物收购站出来,正在点钞票。这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人们都在考虑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而《经济日报》却做起了“让一部分企业死去”的文章,推出了《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了》的报道。这也是在逆向思维中产生的点子。  相似文献   

8.
阎卡林是经济日报的社论员,读者多是通过该报每周一的《每周经济观察》专栏认识他的。该栏目创刊于1988年,他是专栏的主持人,文章也主要由他写。1994年,为进一步扩大该栏目的影响,培养名专栏作家,经济日报决定,将此栏目改成卡林的个人专栏。1995年,《每周经济观察》获得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的称号。 卡林始终记住老领导冯并说的一句话,写评论、研究问题时,必须彻底忘掉自己是谁,要把自己当成国务院总理或部长省长,只有这样,眼界才宽,思路才广,笔调才高。  相似文献   

9.
在1998年春天,我将自己彻底还原成了一个读者,一个在报摊上掏钱买《中国青年报》,也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羊城晚报》的读者,一个看到了好文章就想与人分享的读者。我很少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看得如此仔细,基本上有关“两会”的每篇报道都读,  相似文献   

10.
刘晓辰 《今传媒》2006,(8):48-50
1999年1月,我受《经济日报》报社编委会派遣来到陕西记者站。《经济日报》的记者顾名思义是搞经济报道的,但是在常人眼中,经济报道比较枯燥,不像社会新闻那么抓人眼球。特别是经济类的正面报道,很容易搞成数字报道并流于形式。为了客观、全面地报道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  相似文献   

11.
《经济日报》近年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认识和掌握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在舆论调控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济日报》诞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之中,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它坚持“同中央精神贴得更近些,同实际工作贴得更近些,同群众脉搏贴得更近些”的方针,努力在三个贴近的交叉点上捕捉重大主题,刊登了大量具有影响的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  相似文献   

12.
一假令每张《经济日报》拥有五名读者,那么,就应有将近一千万人熟悉罗开富这个名字。从去年十月十七日起,人们差不多每天都在《经济日报》一版下半部分的一个固定栏目里读到他的文章。这个栏目就是:《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也是在去年十月十七日,《经济日报》刊载了一篇《为罗开富送行》的小言论,向读者宣布:罗开富将徒步跋涉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深入报道当地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开创新的生活的精神面貌,并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文中还说:“我们不忘过去,要从五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或许有人记得,去年六月十四日,胡耀邦同志在会见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在经过了一段迅猛发展后,似乎有逐渐消弱的势头,深度报道真的要昙花一现了吗?许多人有这种忧虑。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经济日报记者写的一组以国庆40周年为题的深度报道。经济日报这组发表在头版“写在40年大庆前夕”专栏里的深度报道共分5篇—《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科学》、《走向小康》、《走向未来》(见该报9月20日至25日),每篇约四千多字。很显然,经济日报是把这组报道作为重头稿件,下了大气力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邓涛  强月新 《传媒》2003,(3):38-39
中国的财经类报纸,“老牌”的有《经济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等;另有曾经办得不错的《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近年甚为成功。《财经时报》崭露头角。一年多前,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先后粉黛登场。财经类杂志,京有《财经》,沪有《理财周刊》,圈内圈外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5,(9):35-35
据《传媒经济参考》报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两家中央新闻单位近日出现高层人事变动。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苟天林接替袁志发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徐如俊接替武春河任经济日报社长,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庹震接替冯并任该报总编辑。这两家大报的高层变动属于领导到龄后的正常调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经济报道:打造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财经类报纸,“老牌”的有《经济日报》和《经济参考报》等;另有曾经办得不错的《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近年甚为成功。《财经时报》崭露头角。一年多前,新锐《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先后粉黛登场。财经类杂志,京有《财经》,沪有《理财周刊》,圈内圈外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7.
继晚报、都市报浪潮之后,财经报刊风起云涌,一改软性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风,以深度报道见长,我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演变后,逐渐走上成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和发展1987年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崛起年。正如学者杜峻飞所言,“自报纸出现以来,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出现《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鲁布格冲击》(《人民日报》)、《西部贫困探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人民日报》)等一批有影响的经济深度报道作品,因而这一年也是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年。(一)经济深…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不论是中央大报还是省市党报都为改进报道风格、贯彻“三贴近”做了不少尝试。经济日报于2003年初率先推出了面目一新、灵活多样的“每周导刊”,在中央新闻单位新闻改革风潮中脱颖而出。每周五的这份由“探析”、“话题”、“财富”、“新知”4个版组成的导刊,是经济日报适应新形势改版的一种尝试,无论视角、写法、还是版式,都较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编辑精心,版式活泼,图片精彩,与读者互动性强,已经成为了经济日报的“名牌”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琳 《新闻战线》2023,(24):86-88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经济日报人物版推出的“新三百六十行”栏目为例,探析全媒体时代人物报道的创新实践。该栏目把关注点集中到经济活动中的“人”上来,将人物故事融入经济发展大潮,以见微知著的方式,折射出职业变迁背后的行业发展变革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创新活力,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0.
视野     
《视听界》1995,(4)
据5月10日《新闻出版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的评选于5月8日在京揭晓,7家新闻单位的10个专栏、节目获奖。这种专门以新闻性专栏、节目为对象的评选活动在我国属首次。获奖的10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的“每周经济观察”、光明日报的“今日话题”、中央电台的“午间半小时”、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