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传杰 《大观周刊》2012,(17):228-228
自学能力就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通过自己进行独立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说,培养生自学能力比掌握知识要重要。为此,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不仅要让学生乐学,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这就是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和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在数学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达到了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那如何让学生会学习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潘晓蓉 《大观周刊》2012,(48):259-25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语文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教师如何来解放自己,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且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笔者认为。必须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索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弃学。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心理特点,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出发,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兴趣,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保证整体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华敏 《大观周刊》2012,(10):206-206
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实行“识写分开”,提出“认识”、“会写”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于及早进入阅读阶段。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与成果。那么,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淑杰 《大观周刊》2012,(10):210-2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强大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谈几点自己在近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罗继太 《大观周刊》2012,(40):153-153
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经历,从“设置悬念”、“直观教学”、“学以致用”、“良好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8.
刘梅 《大观周刊》2012,(52):268-26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他人,乐于竞争,喜欢挑战,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下面谈谈自己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张永强 《大观周刊》2012,(36):171-172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发散学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只有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才会达成新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务必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0.
裴兰克 《大观周刊》2011,(27):138-138
1以“观点”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变得较为成熟,性格也变得较为沉稳,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课堂教学只是把现行课本中现有的观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不了共鸣,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丽华 《大观周刊》2013,(5):146-146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不同的课型、目的要求、学习对象等构建“问题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而获取知识,使物理教学形成一个想学、乐学、会学的新局面.下面谈一谈几种问题组的构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大观周刊》2012,(16):231-231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已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13.
班积章 《大观周刊》2012,(18):219-219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和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个体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在低年级阶段,为提高写作有效课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教师必需独具匠心,让他们找到写日记的快乐。如何在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写作,并让写日记成为他们每天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李社丽 《大观周刊》2011,(27):174-174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采取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用“真情”激发“兴趣”,用“真诚”启迪“智慧”,用“真爱”鼓励“创新”,形成课堂教学情感交融的效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智慧的启迪,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熙 《大观周刊》2013,(4):143-143
著名的学者、教育名人都对学习兴趣给予重评,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  相似文献   

16.
姚丽君 《大观周刊》2013,(2):205-205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说:“你天天可以为学生上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否激发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李家国 《大观周刊》2011,(10):282-282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陈淑改 《大观周刊》2012,(23):155-155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根据他们的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坚持不懈地引导,优化阅读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引发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课文,这就是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红战 《大观周刊》2013,(3):148-149
“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让学生永世不忘。就是因为老师能点亮学生心中热爱数学的灯。”对学生爱多批评少,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但是光爱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几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