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各地区已对本地区拥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保护,但这些保护背后,仍有一些文化是未被保护的,而苗族"花山节"就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出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许多同志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是有成绩的。但是,近几年来,也有少数报刊杂志,在宣传报道和发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某些文章和作品中,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了不恰当的评述,引起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酿成严重后果。这类现象,应该引起出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工作,经常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  相似文献   

3.
在民国时期,大学生同样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可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对当时民国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析,为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定 《大观周刊》2010,(37):53-53,49
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是研究民族历史、民族心理、民族气质以至整个把握民族方方面面的窗口。在气候湿润、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背景下,贵州全省境内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风俗习惯,其中尤以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民众对糯食的喜爱上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报纸刊物上多次由于刊登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内容的文章从而导致伤害民族感情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对新时期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即:新闻报道在涉及民族宗教事务时,怎样才能完整、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风俗习惯,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民族和宗教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应当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6.
江村 《大观周刊》2011,(38):27-27,30
一项政策能否成功.并非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并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能够单独决定的事情。目标群体是否认可和接收政策也是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酗须接受传统文化的挑战。尤其是宗教等传统文化对于公众的吸引力大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关注。在接受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必然会同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传统的不谋而合,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由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语言障碍等因素影响,对于少数民族罪犯在进行矫正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罪犯的基本权利前提下,变通试行针对民族地区特有的矫正模式,增强被矫正者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矫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中囊括了有关反映甘青地区民族问题的若干篇通讯。其内容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政策、民族教育、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等领域。从新闻学的角度关注这些问题,对于当代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瞿小蕾 《大观周刊》2012,(28):46-47
苗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灾难深重和曲折迁徙的民族发展史练就了苗族人民刚毅的民族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也使得这个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从说其音乐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湘西和黔东南是苗族人口分布最多的两个地区,集中体现了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指导,对两地苗族音乐的异同作比较全面深刻的比较研究,对我们全面的了解苗族的历史,认识苗族音乐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为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苗族音乐文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云  回凤雯 《大观周刊》2011,(18):115-115
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十分严峻,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更是令人担忧,无论是遭受到性别歧视,还是工作岗位受限制,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于一些解决方法.以期对解决现实问题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各个民族丰富的口传文学作为民众世世代代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传统资源,其中蕴含了群体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与认同。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档案建设具有着多元文化价值,收集整理少数民族的口述档案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地区的资源、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拓民族地区经济新闻的报道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新闻从质和量上都难以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与没有摆脱旧的报道思想束缚有一定的关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把握采写民族地区经济新闻报道。 在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上,开拓报道思路。从民族地区稳定、团结、发展三者的关系看,发展是稳定和团结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报道中我们也要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13.
杜敏  蒋亚东 《新闻世界》2011,(8):226-22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这对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要创造好的文化交往环境,就必须从人们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开始。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熟悉汉文化,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几年来日益凸显,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近日,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一项“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相似文献   

15.
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要注意些什么?作为一个苗家的后代,又在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搞新闻报道近十年,我是有些体会的。按我的方法,相信您到少数民族山寨采访能“姐乃”(苗语:成功),品尝到别有风味的民族佳肴。记住他们忌讳的事。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比如苗家忌说“苗”字,回族忌说“回”字,到佤族家吃饭不许用筷子,等等。淳朴的少数民族信奉的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你违犯了他们的风俗,那就别想采访了。所以,当你到少数民族村寨采访前,一定要到图书馆或自己的书柜里查阅一下有关资料,也可向内行人请教。只有尊重了他的民族习俗,才能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1986年秋的一天,我和一位报道员到苗族山寨采访。我们先到村长王大伯家,人还没有进门,全家人都出门来热情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民族地区的报纸办出民族特色,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民族新闻?依己愚见,民族新闻是对一定民族区域里具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物和情况的反映。民族地区的报纸的民族特色就是依赖于所辖区域的个性和风格而体现在报面上的独有色彩。民族新闻的特点应该是“不离山”,“不离寨”,“不离谱”。不离山不离山是指新闻在读者心理上与地理上的接近性。要突出民族特色,首先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大凡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区,这就是民族地区报纸区别于其它地区报纸的一大特点。因此,报上所登的新闻,应该有一定的山味,有山的特色。怎样才算有山的特色?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剖析两则新闻作品。1986年,全国地膜包谷经验交流会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我报发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湖南省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481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4%。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全国排第七位。全省共有少数民族50个,其中土著民族8个,即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族。目前设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另外还有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82个民族乡以及40多个民族村。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其中没有脱贫的人口约占15%。从这一基本实际出发,为了促进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我们报社编委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始终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报道任  相似文献   

18.
蔡菲 《大观周刊》2013,(11):16-16
贵州作为民族地区的代表省份,其民族特色体现在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从贵州的概况出发,对其自然地理、民族格局和传统建筑情况进行介绍,并尝试归纳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即建筑样式文化、园地制宜的和谐思想以及祖宗崇拜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以后,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娱乐方式趋向多样,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传统文化后继乏人,这方面的文字材料很少,亟待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挟持和保护。本文分析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的保护现状,强调了培养会说民族语言、会写民族文字、具备民族心理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是一项特殊的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申锋 《大观周刊》2012,(21):108-10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如何在当前形势影响下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我三本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工作经验出发,经过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