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河北广播》2008,(3):F0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河北考察调研期间,在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胡春华等陪同下,5月9日专程到河北电台考察《阳光热线》,亲切看望了节目组工作人员,现场观看了节目播出全过程,听取了杨兴盛台长的汇报。贺国强称赞《阳光热线》“是一个很好的节目”。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央纪委和国务院纠风办的一份报告上,对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马驳、万祥同志:我在河北调研时,考察了《阳光热线》节目,感到这个节目办得很好,建议做进一步总结、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5月9日在河北调研时,曾专程到河北电台考察了由省纪委、监察厅和河北电台共同开办的《阳光热线》,称赞“这个节目办的好,很有特色”,最近又作出了“要进步宣传、总结、推广”的指示,为落实贺国强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央纪委、监察部9月25日召开“深入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省(市、区)和有条件的市、县都设了分会场。会上,河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省纠风办副主任王雪峰第一个做典型发言,介绍了《阳光热线》六年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专程到河北电台考察《阳光热线》节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并批示要“进一步总结、宣传、推广”,之后,中纪委、国务院纠风办先后举办部分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和广电系统座谈会、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落实贺国强批示精神,推介《阳光热线》的做法经验,促进政风行风建设。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指示和精神,省纪委于11月25、26日召开专门会议,省、市两级纪委纠风系统、广电系统、“热线”栏目组负责人50多人参会。省纪委监察厅正厅级纪检监察员、省政府纠风办副主任王和平,省广电局党组成员、河北电台台长杨兴盛,省广电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裴亚宁,石家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文起等领导出席会议。河北电台分党组成员、新闻中心主任王广文介绍了《阳光热线》的成功经验做法。11个设区市也分别汇报了各自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的情况。 下面刊发王和平、裴亚宁同志的讲话和王广文的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5.
《河北广播》2005,(C00):67-72
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阳光热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最近又专门就进一步做好《阳光热线》提出明确要求。遵照张教书记的指示,10月28日,省民主评议办公室与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在石家庄联合举办了“省民主评议《阳光热线》培训班”,参加《阳光热线》的54个省直厅局的相关领导120多人到会。就做好一个媒体节目,专门举办这么大规模、高层次的培训班,这在全国新闻界还是第一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许多广播电台相继开办了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热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的《阳光热线》、安阳人民广播电台的《效能监督热线》等,一时间行风热线节目遍地开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节目开始出现话题代表性不强,嘉宾观点不一,主持人引导不力,节目形式雷同,听众热线不热等现象,节目办成了“投诉站”、“咨询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安阳人民广播电台《效能监督热线》节目的一些管理办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边建 《河北广播》2006,(2):44-45
2004年《阳光热线》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十佳栏目”后,我们到河北台学习考察,河北电台的节目负责人和主持人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我们,对我们这一年的节目运作给了很大帮助。我们很多运作模式都是借鉴河北台《阳光热线》开展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个在早间黄金时段开播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阳光热线》以其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有关领导和专家称为“全国新闻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开播三年,《阳光热线》从“阳光一缕”到“朝霞满天”,到目前已有全国21家省级电台和9个省市纪委系统的领导先后到河北电台考察学习,25家省级电台效仿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被称为是继1986年广东电台“珠江模式”、1992年上海东方电台“东广模式”之后,引发全国广播界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忽如一夜春风来。《阳光热线》从“现象”到“模式”,从“耳目喉舌”到“施政工具”,从“广播业内”到“社会各界”,从“河北”到“全国”,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阳光热线》现象”何以形成?发展趋势怎样?如何进一步提高?它对中国广播乃至整个新闻界的启迪与思考是什么?今年5月14日,河北电台会同河北省纪委省监察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下面摘要编发在这次论坛上部分领导、专家、代表的讲话、发言。  相似文献   

9.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全国省级电台从事《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同志一起交流。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经把这类节目定位为是一种热线理政节目。如果把这类节目视为《阳光热线》或《行风热线》,其含义就停留在原来的监督层面上;而如果把它视为“理政热线”,则是从政府行政角度观察其功能,表明传媒的一个热线节目发挥了理政职能。  相似文献   

10.
王永军 《中国广播》2005,(10):47-48
作为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在早间黄金时段播出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开播以来在全国广播界引起强烈反响。到现在,已有近30家省级电台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参与《阳光热线》,维护民工权益!”一声真切的呼唤响彻燕赵大地。2003年12月14日上午10点至11点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大型直播节目《阳光热线——帮你讨工钱》在省会石家庄火车站广场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广播》2007,(6):14
1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的全国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业务研讨会上,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经验再次受到全国广播界同行的普遍关注。 由于河北电台《阳光热线》在全国广播界的广泛影响和突出成就,会议特别邀请河北电台相关人员到会,并在大会上第一个做典型发言。《阳光热线》节目的大胆探索、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再次成为会议的热门话题。河北电台代表就《阳光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应该科学把握的“党委政府拥戴者、广大受众代言人和新闻媒体护卫者”三种角色及其关系的重点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3.
《河北广播》2006,(3):50-51
《阳光热线》节目组共有12人组成,平均年龄29岁。就是这个年轻的团队,使一个节目从台内走向全省进而推向全国,成了树立河北电台乃至河北形象、振兴中国广播事业、推动广播新闻改革的突出代表。《阳光热线》连续两届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十佳栏目”,《阳光热线》节目组还被授予“省直青年文明号”,连续两年被河北电台授予“实绩突出单位”。  相似文献   

14.
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开办的第一家"政风行风热线"。《阳光热线》开播以来,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引发全国广播界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热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探索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广播》2004,(4):13-14,18
7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石家庄召开全省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庚茂充分肯定杨兴盛台长在大会上的典型发言,高度评价《阳光热线》节目,要求51个省直部门一把手要亲自参与《阳光热线》,迅速解决听众反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国家广电总局于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广播电台政府与群众互动的热线类节目经验交流会上,以“增强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发展环境、架设沟通桥梁”为宗旨的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张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副省长孙士彬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7.
安全播出无小事。《阳光热线》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繁杂,参与的节目嘉宾和听众很多,层次不一,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可能在直播中出现,不容易把握,政治责任和政治风险比许多其它节目大得多。《阳光热线》全体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政冶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安全播出意识,着重从早期防范上下功夫,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阳光热线》开播四年多,1400多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政治事故和技术差错,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许多外省市台同行前来考察还专门学习《阳光热线》安全播出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广播》2004,(5):19-19
全国部分省区市“行风热线”工作座谈会于7月20日至21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纠风办副主任屈万祥在会议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19.
陈涛 《河北广播》2006,(6):22-22
“阳光论坛”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通过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深入权威的分析探讨,强化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和舆论引导力量,与《阳光热线》节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为“阳光论坛”的主持人,我认为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昨天还在为考虑今天说什么考虑到很晚。《阳光热线》这个节目的成功,我觉得有今天的会就是足够的标志,刚才的介绍和同志们的发言,对《阳光热线》有了比较多的评价。现在许多省级电台都开办这类节目,实际上“阳光现象”是中国广播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中国传媒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