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和声学中,“自然音”指构成调性或调式音阶的各音,在这些音上建立起来的和弦,称为“自然和弦”;“变化音”指应用临时记号而产生的调性或调式以外的音,由此产生的含有一个或几个调之外的音的和弦,称为“变化和弦”。由于变化和弦扩展了它们在一个调与其它调中的功能关系,更多地运用不协和音的连续,以求得戏剧性音响,所以,为歌曲配置钢琴伴奏时,除了选配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以外,还可以适当选用一、二个变化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使得和声色彩更加丰富。上例标有记号处,应用了相近旋律而产生的变化和弦。这个和弦是G大调二级和弦升三音(#C…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使用的和弦结构通常有三度音程的高叠和弦、纯四度与纯五度音程叠置的和弦以及附加音和弦。由于这些和弦的特殊结构,因此很难形成协和→紧张→协和的传统和声功能循环链,那就必须需要有一种独特的和声写作思维取代于传统的和声思维,从而推动作品的展开与发展,并且用于控制音乐作品的纵向音响。德彪西的和声写作思维与泛音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泛音率是德彪西调节音响色彩与控制作品纵向和声紧张度的"杠杆",成为德彪西和声写作的主要思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解析泛音率在德彪西和声创作思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漫谈三和弦     
在自然调式的七个音级上都可建立一个三和弦,共可建立七个三和弦,根据它们在调式中的作用及其和声功能可分为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在自然调式的ⅠⅣⅤ级上建立的三和弦,是调式中的主要三和弦,被称为正三和弦,这三个三和弦,是最有特性的三和弦,它包含调式中所有的音。如I级三和弦是135,Ⅳ级三和弦是461,V级三和弦是572。涵(?)1234567七音。正三和弦中,I级三和弦(主三和弦)是协和和弦,最稳定,其他和弦都倾向、服从于I级三和弦。Ⅳ、V级三和弦是协和、不稳定和弦,从不同角度倾向、支持I级  相似文献   

4.
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需要手指、手腕、手臂的协调配合能力和灵活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这些基本训练是最立竿见影的技术训练方式,它能有效地针对手上各种演奏技能进行单纯的、直接的训练,简言之,音阶、琶音、和弦是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着重对音阶琶音及和弦的指法、训练方法进行阐述,以便学生能在练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最开始学习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中,还是在后期作品创作的实践中,和弦外音的运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和弦外音能避免和弦频繁的交替带来的杂乱和弦色彩,也能带来和弦本身不具有的新的音响。文章内容包括和弦外音的分类,和弦外音与织体,和弦外音的运用三个部分,希望通过研究论述,能对认知和理解和弦外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音乐特长生教育工作,现就音乐考生参加高考乐理笔试,谈谈乐理学习中须注意的几个概念。一、和弦中根音与低音的概念和弦中根音与低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在学习和弦时,对以根音构成的原位与转位和弦不会存在过多疑问,存在疑问与不解的是以什么音为低音构成的和弦。这里需要向学生讲明的是,以某一音为根音构成原位及转位和弦,这个和弦的各音音名是不变的,只是移位而已。而以某一音为低音构成的原位和弦各音与转位和弦各音的音名是不一样的,不是同一个和弦。如以G为根音构成大小七和弦的原位、五六、三四、二和弦,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复述乐音的高度 ,听认音阶各级的音响、复述乐句、节奏、听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及和弦、大小调乐曲来训练视唱练耳进程  相似文献   

8.
和声语言,从初创时期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古典调性的约束,四、五度功能序进,演化到千变万化的和弦结构和和声序进逻辑。十九世纪以来,和弦结构的复杂化有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的三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五声音调纵合化和弦,三度叠置基础上的变化音和弦,外音和弦,持  相似文献   

9.
附加音和弦是和声由简入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除了丰富和声色彩、扩充和声素材等实践意义,作为连接传统和弦与现代和音之间的桥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附加音和弦被明确为西方音乐的标准和声语汇,该时期也是所谓"调性边缘化"时期,此间附加音和弦的表现形式较以往而言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作品中附加音和弦较为典型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和弦在调性衰微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阶、和弦、琶音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根据键盘特点和指法规律,将音阶、和弦、琶音按规律分类,形成辐射式学习,不但事半功倍,而且使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41-145
通过对钢琴组曲《镜》在三度叠置的各种和弦、非三度叠置的和弦、附加音和弦等丰富和弦材料形成不同音响、不同张力效果的分析基础上,着重从功能性和声进行、和弦进行的根音关系、平行进行三个方面的和声技法进行阐述,体现拉威尔作品中的和弦材料与和声进行的丰富性、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其作品《镜》具有节奏明快、自由奔放的特点,是继承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歌曲简易伴奏是我们学生开展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本人在和弦教学中总结出几种方法,现写出与同仁探索。 一、大小调正三和弦和原位三和弦的转换与和弦的配置 和弦是指按三度或三度音程排列起来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有三个音组成的三和弦,四个音组成的七和弦。和弦按三度叠置时,最低的一个音称根音,依次为三度音、五度音和七度音。大小调正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和弦在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中都被广泛的运用着,可是传统音乐中的和弦与现代音乐中的和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从和弦构成上说就可以根据三度叠置与非三度叠置、三全音、大小调音阶与音序这三点来进行区别。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就是通过这三点来对传统和弦与现代和弦的构成来做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表现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变化,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广泛地采用变和弦、附加音和弦和和弦外音,并通过大小调渗透、高度半音化、丰富的转调与离调及延迟解决,属七、属九、属十三和弦、副属和弦及副下属和弦的连锁进行与延迟解决、意外进行等,使音乐获得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学习借鉴英国现代作曲家迈克尔·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分析、探讨了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声技法问题。对交响曲中的主要和弦结构、和弦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声进行与和弦相互关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蒂佩特交响曲的和弦结构中有三度、非三度相同音程关系的叠置,也有混合音程关系的叠置。和弦结构的形成来自对位旋律的意外结合、和弦外音参与形成的和弦、双调性与多调性中形成的结合或是旋律或音阶纵向化的产物。在和声进行上,蒂皮特注重使用持续和弦与和弦贯穿、交替进行、平行进行、和弦移位与和声模进、通过共同音的连接、和弦对置与复合和声等技法。和弦的关联中既有功能性的关联,也有通过中心音响技术、和声场形成的非功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表现作曲家丰富的情感变化,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广泛地采用变和弦、附加音和弦和和弦外音,并通过大小调渗透、高度半音化、丰富的转调与离调及延迟解决,属七、属九、属十三和弦、副属和弦及副下属和弦的连锁进行与延迟解决、意外进行等,使音乐获得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高师音乐练耳教学中,训练不具备绝对高音感的学生听辨音程与和弦时,如何以标准音为参照音,结合调性判断出所听辨的音程与和弦的首调唱名,从而推算出该音与和弦的固定音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基本功的训练是弹出好听声音的基石。本文对基本功训练中的日常五指练习,针对性的特殊练习(双音、和弦、保留音、同音反复、大指转位练习等),常规的音阶、琶音、和弦和分解和弦的连接及转位等,提供了针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对基本音级间音程的识别以及各种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桑桐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声学专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桑桐早期的《林花谢了春红》、《在那遥远的地方》、《夜景》三首作品来看,虽有较多传统形态的和弦,但也尝试运用半音和三全音构成的和弦以及纯四度与三全音叠加的和弦来取代传统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弦,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