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青春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早恋"是现在中学生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早恋"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因为中职升学压力不大,课余时间较多,中职生的早恋现象较为普遍。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早恋问题,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需要中职班主任对早恋有科学的认知,对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一、"早恋"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更愿意用一些中性词来定义"早恋"这一现象,例如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青少年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又或者我们有时候用"交往过密"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青春觉醒”与“早恋”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也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两种极易混淆的心理行为表现。了解“青春觉醒”的缘由,理解由其而带来的少男少女心理行为以及交往形式的变化特点,从本质上区分“青春觉醒”与“早恋”的异同,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本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情境中,由于担心"校花"陷入敏感的学生早恋,班主任对她总是呵护有加,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方法--统筹兼顾. 第一,正确定位.对美的敏感和追求,渴望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中学生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班主任如果时刻对此持有高度戒备心理,并采取一些过激预防方法应对"校花"追求者,效果未必会好.教师应关爰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好对"校花"及其追求者共同的教育工作,这应该是基本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冒湘妃 《家教指南》2003,(10):41-44
当前,中学生的早恋日渐成风,并呈上升趋势。据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反映,有30%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另据广州市青少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谈恋爱的占19.5%,其中15岁以下的占3.7%。实际的数据要远远高于此。又有上海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上海5个区、6所中学的早恋学生占17.5%。对早恋持支持态度的占34.2%,认为对学习"没影响","影响不大"或"有利于学习"的大有人在。并在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早恋小气候。现在的上海街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相依相偎的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他们或懵懂或清晰地玩着感情游…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个中学生早恋案例为蓝本,分析提出早恋教育的几种有效方法:预防教育法、正面引导法、情感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综合教育法等,以帮助受教育者顺利通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8.
据<春城晚报>报道,丽江市某县一所完全高中作出"学生早恋可开除学籍"的规定.该校的做法引起了校内一些中学生和校外一些社会人士的热议.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中学生"早恋"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  相似文献   

10.
早恋反映了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心理调适,从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开展集体活动;从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到对他们进行目标暗示以及有针对的个别疏导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春期教育已经在我国城乡蓬勃地发展起来。如何正确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所谓“早恋”,是指过早地谈恋爱,在不应该谈恋爱的年龄谈恋爱。从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起,我国学生就步入青春期。随着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成熟,再加目前国内外某些传媒的色情内容的加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国中学生中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缺乏家庭的关爱、家庭学校压抑性教育等因素,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好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早恋原因,从原因入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降低早恋的危害。把中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一、什么是"早恋"早恋是指建立在未成年男女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4.
<正>教师如何上好生涯规划教育课?在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探索过程中,笔者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教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上好生涯规划教育课"。结合十几年班主任经历和十年生涯规划教育的自学与研究,笔者认为,做好中学生涯规划教育需要知己知彼知未来,帮学生解答青春期困惑,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引航。一、知己——了解课程及自身知识结构1.了解生涯规划课程,把握生涯规划要求了解生涯规划课程,是指全面掌握课程内涵。不  相似文献   

15.
《海南教育》2013,(2):74-74
<正>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缺乏家庭的关爱、家庭学校压抑性教育等因素,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好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早恋原因,从原因入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降低早恋的危害。把中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一、什么是"早恋"早恋是指建立在未成年男女之间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教育》2011,(30):42-43
<正>早恋问题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家长和教师的难题。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时期,早恋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本文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早恋现象,分析和探讨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中学教育中处理早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日趋增多,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中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到广州这个改革与开放的“窗口”,就中学生“早恋”问题作了初步调查。我们走访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召开了几次班主任老师座谈会,了解到:形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危及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一些教师对此还缺乏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汪湘云 《教师》2020,(4):5-6
早恋在中学生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相对来说,农村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会多一些。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学校对学生的生理教育缺乏系统性与时效性,农村家长对学生监管疏忽,一些媒体宣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中学生早恋给他们的生理、学习、家庭都带来了影响。因此,文章提出了正确预防早恋的方法,即家长正确引导、学校及时劝导、媒体健康导向。处理早恋问题,关键在于做好问题学生的引导工作,其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影响力更大。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是教育工作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要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结合起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中学生异性间微妙的情爱--早恋.面对中学生的"早恋",我运用下列三条原则处理,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据调查,一般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早恋现象,有的班级存在早恋倾向的同学多达十几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怎样帮助中学生平稳度过情感的"危险区"?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疏导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一、关注中学生的"青春现象",尊重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花样年华,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年龄段。十多岁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成人感的加强和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向往异性是正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