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在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建立起系统的保护与开发机制,普查工作持续进行,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发现,以"文化遗产日"及大型会展活动为载体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理论研究向纵深拓展;然而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原有生存环境今非昔比,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保护与开发意识淡漠,传承人的依然缺乏,点面结合不够,宣传不力。为此,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高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的保护与开发意识,保障传承人物质文化生活尊严,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机制,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广场,理清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进而为实现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山东省地级市第一位。针对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够、重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才断层,本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策,包括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近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公众认识不清、传承人缺乏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障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地旅游开发,可以实现旅游、文化、经济三者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众特别是传承人、专家、企业、旅游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自带属性与旅游产生互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缺少对我国不同旅游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研究的系统梳理。根据旅游发展的时间脉络,将此类研究划分为"萌芽-保护-利用-协调"四个阶段。研究发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丰富,理论研究趋势与实践相契合,但定性研究远远大于定量研究。同时,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使大众的关注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不仅给后世遗留下众多璀璨夺目的文物古迹,更拥有着丰富而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凸显了"非遗"保护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等相关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参考办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其保护关系到公共利益,因而民法和行政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局限性。经济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路径。我国应当尽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法保护体系,从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以及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姚琼 《文教资料》2014,(23):61-62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在我国引发了广泛反响。韩国端午祭之所以能先"申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韩国具有一套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本文总结和提炼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各级政府也开始了全方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开发工作。随着这种认识的提高和保护工作的升级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我国当前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开发和利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差强人意。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属性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从而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愈益重要。目前专业教育的疲软之处在于高素质理论研究者数量不足、优秀传承人培养力度不够,但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严重匮乏才是造成当前人才培养困境的主因。高职院校应大力发展通识教育,培养更多的文化新人来支持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方面, 欧美国家有着成熟的经验. 比如政府准确地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 重视对涉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法律的完善; 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与相应的开发市场的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从学术方面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相关的工作, 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宣传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 在法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 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 也有效地规范了企业、 单位以及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活动. 文章通过梳理和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 试图获得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福建百姓的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学前教育价值。将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课程,对闽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地域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此过程中,其面临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相关教材匮乏、课程资源零碎、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家长支持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需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幼儿园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并在具体的课程活动中充分体现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相似文献   

13.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授"、"言传身教";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和保护。但是在日新月异,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她的重视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武术还是被忽略了,被冷落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表面上的"繁荣",这种"武术搭台,经济唱戏"的"繁荣"并没有给传统武术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6.
南岭民族走廊中段的贺州市是一个多民族与多族群聚居区,不同民族与族群创造了各自特色鲜明、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认识上、政策上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属性等因素的作用,贺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近年来,观念与政策有了较大改善,对南岭民族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有了相当的改观,涌现出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也有了某些探索,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性特点的传习工作却未能受到广泛重视。传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模式至少有校园主导型与资源地主导型两种,且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政策分析等方法,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为例,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的模式与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有着一定的同构关系,其主要表现是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下,以新的治理范式处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各个子系统。只有加快政府制度的创新、健全对市场主体的利益保障和补偿机制、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管理,构建多元协同治理的进行中,才能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领导班子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其发展策略中就强调了对国家某些濒临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内容。"猫头狮"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国家及地方对它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小学的教育启发方面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和实施"猫头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教学策略,结合多年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行多年,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目前来说,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研究不足、保护方式有待拓宽等等。传统音乐类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部分,嘉善田歌是嘉兴市为数不多的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也存在相应的一些问题。故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嘉善田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语言保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的主导和公众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语言保护工作的逐渐升温。本文介绍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对濒危语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进行保护的状况。本文还分析了我国在基于"非遗"保护的语言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语言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