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2.
北京日报去年10月4日第二版刊登了一篇据北京日报郊区版的报道,肩题为《女孩变男孩》,标题为《大兴县成功进行变性手术》,标题可谓醒目惊人。若不是同时还刊登了一个《阴阳人·名词解释》的话,读者还真以为在现时通过什么变性手术,可使女孩变男孩呢!果然,沿着报道内容看下去,知道,这女孩是假女真  相似文献   

3.
标题要出新     
在人群中见到熟面孔的人,一般都感到亲切。而在报刊上看到熟面孔的标题,则感到倒胃口。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各种报刊上看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标题,我敢  相似文献   

4.
7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一版一条消息,标题是《中绿委中央五四三办公室发出通知,请你栽下同心树同龄树长生树》,看后有些不解,尤其对其中的“中绿委”,文中没有一处作出说明。我猜想,“中绿委”大概是“中央绿化工作委员会”的简称吧!由此想到,近几年,报刊上滥用简称的情况严重。什么“射坛”(射  相似文献   

5.
7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一版一条消息,标题是《中绿委中央五四三办公室发出通知,请你栽下同心树同龄树长生树》,看后有些不解,尤其对其中的“中绿委”,文中没有一处作出说明。我猜想,“中绿委”大概是“中央绿化工作委员会”的简称吧! 由此想到,近几年,报刊上滥用简称的情况严重。什么“射坛”(射  相似文献   

6.
《工人日报》1998年2月8日,星期刊一版“生活一隅”栏目中一篇题为《刘家义务修伞四十年十万》的消息,其标题令人费解。《刘》作为一篇消息的标题,其中“四十年十万”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看其内容才知:“在赣中永丰县城恩江镇,年逾七旬的刘崇信、胡莲英夫妇近40年来义务修伞十多万柄,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在标题中用“四十年十万”又怎能让读者明白呢?况且此标题从语法上分析也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刘》不能做标题,不妨改为《刘家义务修伞》更为简炼,或改为《刘某  相似文献   

7.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8.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1)斯里兰卡:“狮子国”的遗产(《文汇报》2006年5月4日第8版)(2)黄霜:笑傲文化江湖的不羁才子(《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3版)(3)贷款利率上调:2006年宏观调控第一炮(《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8日第7版)(4)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南方周末》2006年1月19日C17例(1)一(2)中的“A”是体词性成分,例(3)一(4)中的“A”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读12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25版有关女排联赛的报道,一条标题映入眼帘:“上海队轻取天津”,初看不由大吃一惊,天津女排这几年可是国内排坛数一数二的强队,上海队居然可以轻取她,真是好生了得!然而再看消息正文,却发现不对了。原来上海队轻易战胜的并不是天津队,而是天津南开大学队。真正的天津队这次没和上海队对垒,她们“再显强队风范战胜四川队”。由此可见,这条标题中少了“南开大学”四个字,不仅与消息正文不符,而且也让读者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误会。此“天津”不是彼“天津”@光明  相似文献   

10.
北京某报2006年4月25日头版标题要闻“电话印上小广告将被停机”.我第一眼看时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说的是什么,翻到指示的A5版.对应的新闻标题“登上小广告电话将被强制停机”.仍然让人不能一跟看明白是什么意思.我担心自己知识浅薄.是造成看不懂的原因.正好有两位河北大学的学生来访.我把标题亮给他们.问他们知道说的是什么.他们一时也看不明白。非得看了具体的新闻稿,才明白:北京市通过的某一行政规章.其中包括这样一条,  相似文献   

11.
日常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时觉一些新闻稿中“价值”一词用法有误。如今年4月21日《法制日报》一版登载的一则消息,标题为:“北京铁路公安分局严查非法伪造车票行径13名不法分子落网,查获价值万余元的假车票”。  相似文献   

12.
6月8日《人民日报》“政治·法律·社会”版“时政纵横”栏目登了一篇消息,引题为“最高法”,主题为“加大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案件审判力度”,初看标题,我以为国家又出台了什么重要法律,往下一看,方知是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加大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13.
消息报道是新闻的主体,它的写作特点突出的是“倒金字塔”。标题在消息写作中分量是很重的。要醒目、新颖,“片言居全要”,更重要的是在语法上,在内容概要上都要准确。读《中国企业报》1997年6月11日一版、二版两个标题,发现有些毛病。一、一版《读者来信》栏目有个标题是《企业招工集资于情于法不容》,不联系这篇来信内容看,这个题目是不准确的,人们当然理解为无论是法律还是人情都不容许企业招工集资,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招工和集资都是容许的,联系这封来信看,第一句就讲到“企业非法招工集资现象愈来愈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15.
看报求疵     
山巷 《今传媒》2003,(5):79
眉县出土的青铜器 是“窖藏”不是“窑藏” 《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2日3版,文章标题为《宝鸡眉县窑藏青铜器研究又有新进展》,标题中的“窑藏”当是“窖藏”之误。 据其他报载:2003年1月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王宁贤等5人在村北一砖场边的  相似文献   

16.
《贪污女公安局长将受审》——这是4月14日上海某报第7版转发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时所拟的标题。乍看标题,不由得一惊:谁胆大妄为,竟敢“贪污女公安局长”?继而又想:这名犯罪嫌疑人对“女公安局长”是如何实施“贪污”的?以往,只听说贪污钱财,怎么现在连人也能“贪污”?看来,犯罪的手段越来越离奇,真是花样翻新了!但是,读罢正文,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这个“女公安局长”,就是以前报道过的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原局长安惠君,她已被深圳市检察院以受贿罪提起公诉,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开庭审理此案。新华社的报道是告诉读者——这个涉嫌贪…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这就是“大学生”这一概念的内涵。进大学读书以前和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就不宜称其为“大学生”了。但是,现在有些报刊误用“大学生”一词的现象较为多见。例如,山西日报去年11月15日第一版《退职还乡的大学生》,其所指“大学生”,并非现在在“高等学校读书”者,而是1958年从某矿业学院毕业分配当技术员,五年后因病退职回乡的一位同志。又如,工人日报1月15日第二版《大学生陆敏贤甘下小厂捧“帅印”》的报道,其所称“大学生”原是“1970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人们若只看标题,不看报道内容,就会以为是在校大学生中途跑到工厂去当“官”了呢! 诸如此类的对“大学生”一词的误用,有损于汉语的规范化,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18.
“最近”何其多!许多同志曾经对此提出批评,但是收效甚微。何以如此?说归说,做归做,是重要原因之一。谓予不信,请看人民日报今年4月27日第一版。这一版的《今日谈》专栏里,有一篇《“最近”何其多》的文章,批评人民日报第一版时效观念差,呼吁“少让读者见到不可捉摸的‘最近’二字”。说得有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刊报》今年4月4日在一版发表署名评论,题目是《记者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评论写道:记者的职业是受人尊敬的。记者的荣誉要靠自身的言行来维护。但是有些记者的形象是令人不堪入目的。参加某个记者招待会,不是先了解什么重要内容,事先要作什么准备,而是先打听有没有“油水”,能否得到实惠。如果招待的是清茶一杯或饮料一瓶,对不起,不奉陪了!如果有酒席招待,嘿嘿,去!如果不仅请吃饭,还送礼品(或新产品、纪念品),哈哈,快去!  相似文献   

20.
在报刊和其他媒体上经常见到“揽胜”的字眼。比如1996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播出的一个节目,屏幕上打出的名称是“西湖揽胜”;《求是》1998年第一期封面刊登了一幅油画,标题写的是“揽胜”;《河北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6版一专栏名称为“燕赵揽胜”。就连语文类刊物《语文知识》200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也将标题写成《谜语诗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