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诚信,即诚实而有信用。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倡导的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信为德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诚信要求人们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今天,“以诚信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诚信又做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出现,这对于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当前诚信问题却也受到挑战,诚信危机成了一个严重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下,“诚信”一词,人们议论得越来越多。诚信,作为道德的重要范畴,就是要求人们在一切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恪守信用。“诚”,即诚实无欺、诚实无妄、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信”,即真实不伪,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道德要求就是言为心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诚信是立人之本;对于一个企业或单位来说,诚信是立业之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诚信同样是立国之本。然而,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的一些企业和单位,受错位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信”就是“守信、遵守诺言”。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党的十六大报告都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教育部也将“诚信”写入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而且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仕宇 《小学生》2010,(5):32-33
2001年中共中央发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诚实守信”包含其中,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其中“诚实守信”也是倡导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诚信是一个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于诚信,有学者这样解释:“心中想的和嘴上说的一致是诚,嘴上说的和行动一致是信。”简言之,“诚信”即“诚实”和“信用”。史有名鉴,古有名训,诚信乃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需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就更要讲诚信了。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虽然同经济领域诚信或其它行业诚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是一致的,即“以信立业”,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教育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实”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即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相似文献   

7.
关于诚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个讲究诚信的民族,诚信守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诚信,本是为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可我们今天却大张旗鼓地把它提出来,意犹何在?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思考。一、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在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我们应当以“诚实守信”作为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古人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自欺,不欺人,为人处事不掩饰、不做作。宋代思想家司马光强…  相似文献   

8.
诚信教育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什么是诚信?诚,即诚实;信,即讲信用,就是为人、做事要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言及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9.
高校诚信现状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诚信,一直都是我国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诚信,即诚实、诚恳、守信、信用、信任,它要求人们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和标志。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随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又再次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由此可见,我国已将诚信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0.
叶莉洁  包燕 《教书育人》2006,(12):14-15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张江琳 《中国考试》2006,(12):28-30
人立于世,最根本的做人品质是“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古语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把诚信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八荣八耻”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不但要有建设诚信社会的愿望,更要牢固树立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共同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左文能 《云南教育》2004,(31):45-45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为人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莺点”。  相似文献   

13.
一、回归课标看诚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诚实守信”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提出诚信方面的总体目标为: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课程标准规定具体的内容标准为:“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诚信”即城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信”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一个普遍的行为准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其基本内容是指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即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是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石,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明...  相似文献   

18.
诚信即诚实守信,也就是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守信用。诚信品德的培养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提升过程,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外力的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把“信”与“四端”(仁、义、礼、智)并列为道德范畴,今天,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又明确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做到。但事实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时会忽略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